第342章 分配实验任务
作者:冷冷一笑   回到六十年代为国家添砖加瓦最新章节     
    “说的不错,我想说的是不止是激光炮,还有电磁炮和等离子炮这3种带有神秘色彩的高技术武器,将会越来越受到各国青睐,
    以后绝对会成为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的重要战略武器,肯定会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竭尽全力在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在未来战争中,这些新概念武器,或将崭露头角一战成名,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激光炮必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武器。”
    唐欣的讲课受到大家的鼓掌,大家对今天的课题实在是太感兴趣了,完全又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有谁知道激光武器的组成结果?”唐欣接着问道。
    老聂这回总算积极了一次,“我,这个问题还是我来回答吧,激光炮系统包括激光器、光束控制与发射系统、自适应光学系统、高精度跟踪瞄准和指挥控制系统、雷达或电视引导系统大功率电源系统、装载平台和其他跟瞄系统,就像刚刚小贾说过的,激光器才是激光武器的核心。”
    “高能激光器及其小型化技术是激光炮的核心。
    激光的产生,必须有激光器,而激光器由激光物质、激励装置和光学谐振腔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适应装载在武器平台上,高能激光器及其小型化技术是激光炮的关键技术,
    尤其是天基武器平台、空基武器平台和陆基机动武器平台机动性高,
    对装备的体积和质量要求特别严格,这个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研究的项目之一,有谁感兴趣,可以申领这个实验项目。”
    “院长,我们还是听我所有课程在做选择吧,我怕我选错了会后悔。”
    “行,那我就继续讲了,下一个是高精度捕获跟踪瞄准技术,
    激光炮是靠激光束直接击中目标并停留一定时间而造成破坏的,
    所以对瞄准跟踪的速度和精度要求很高。
    激光发射系统与目标距离很远,
    目标具有运动速度,
    背景还会有干扰,
    而且激光光斑在目标具体部位停留一定时间(≥10 m秒)才能达到预期毁伤效果,
    因此,激光炮要求捕获跟踪瞄准系统要对目标有很强的捕获能力、跟踪能力,
    跟踪角误差精度要达到微弧度量级。
    提高光学跟踪设备的跟踪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减小跟踪误差和瞄准误差,
    提高光学平台的稳定性等是激光炮的关键技术。”
    唐欣说完这个项目,在座的研究员也在低声的讨论着。
    “这个跟我的专业很像,我应该可以。”
    “我也是,要不我们等下一起申领。”
    “加我一个。”
    “好了,安静,现在进行下一个项目介绍,光束控制及发射系统技术
    高能激光束在腔镜和光路中的反射镜上持续时间会达数秒,
    部分反射镜要承受数十千瓦\/cm-的功率密度。
    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引起镜腔的热畸变,
    使光束质量显着下降,
    因此对光腔与副反射镜的材料、加工误差、反射率和镀膜技术要求很高。
    光束发射距离远、光束发散角要小,
    还要减小短红外波段的低阶与高阶像差,
    减小质量来提高机动性。
    因此,大口径、高质量、非球面、轻质望远镜是光束控制的关键技术。”
    “老何,这个是你专业吧!”
    “确实跟我的研究很对口,我就选这个了,老包,你要不要一起来?”
    “当然了,我们俩可是并称控制系双侠呀,总不能堕了这个名声。”
    “就这么说定了。”
    又一对好基友约定成功。
    唐欣歇了一会儿,喝了几口水,才继续讲关于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技术项目。
    “激光在大气中传输受到湍流的影响使光斑半径扩散,
    为了克服大气湍流的影响,
    可采用自适应光学技术加以补偿,
    校正激光大气传输畸变,
    以实现跟踪瞄准飞行中的目标。
    感知系统必须进行补偿的像差测量装置、
    把此信号转变为有用信号的处理器、
    和消除像差危害的波前变更系统,
    这三个组成部分实现最优化都是为了自适应光学系统。”
    “这个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研究项目,你们谁也别跟我抢。”
    “凭什么呀,我也是光学专业的。”
    “不让,谁抢到是谁的。”
    就在大家争论抢实验项目的时候,唐欣开口提醒大家,“这些重要项目,你们自己看着选,定下就不能再改了。”
    主要是这方面涉及的专业资料过多过杂,一个人学一个小项目就是非常难的事情,中途改注意会影响实验进度。”
    院长发话,大家这会儿也不好意思再抢,然后就开始商量,互相提建议,最终找出适合这些小项目的研究员来负责这些实验项目。
    他们现在所知的激光武器只是说是这个世界上已知的激光武器。
    但是唐欣想研发的是新型激光武器。
    最后,唐欣对在座座的研究员们说道,“我们这次要研究是机载激光武器上是一种新型激光武器,
    我想需要飞机机舱内储存的激光介质射击次数能达到40次,
    辐射目标的时间为3-5秒,
    激光功率为3兆瓦兆,
    最大射程为600千米平均巡航时间为48h……”
    第一天的课程结束,唐欣让大家回去好好消化消化这些资料的内容,并且发给大家一份资料。
    几天后,大家通过分析院长拿出的设计方案,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并在讨论时提出疑义,“院长,采用内部封闭弹舱以后,携带空空导弹的数量不是上升了,而是对比非隐身机有明显的下降。
    而且内置空空导弹的射程,也受到弹舱本身尺寸的限制。
    如果想携带更多的内置导弹,就必须缩小单发导弹的直径与长度。
    而空空导弹是射程、最大过载能力以及战斗部的杀伤威力,
    都与弹体本身的尺寸成正比。
    因此远射程双模双脉冲导弹就不可能无限制的缩小尺寸。”
    “你说的很正确,不过这些也正是我需要你们解决的问题。”
    老聂也提出一个问题,现实中最大的障碍有几个,
    第一是如何把机载激光,特别是战术飞机的机载激光的功率加大到200千瓦以上;最好能到300千瓦。”
    唐欣道,“我们也不用一开始就搞这么高难度的实验,先从50千瓦级起步,最强可以做到100千瓦左右。
    50千瓦级以上的激光炮,就可以在常规天候下5到8公里,晴朗天气下最远10公里左右,实现直接硬杀伤,
    不过考虑到战斗机在空中的高机动性,50到100千瓦级激光炮到空中机动作战则有射程与威力不足的问题。
    安装的机载激光,最低功率应该在150千瓦之上。
    这样可以实现正常天候下20公里,完全晴空下40公里左右的杀伤半径。
    如果能够升级到200千瓦以上,则可以确保50公里内的直接杀伤。
    如果再升级到300千瓦级,则可以实现对150公里之内所有空中目标的瞬间烧穿性的巨大破坏威力,已经接近1000千瓦级战略激光在地面发射时的作战效能。
    因此机载激光炮的研发目标就是发射功率在200千瓦以上,最好到300千瓦级。”
    老聂继续提出他的疑问,“第二是机载激光炮除了发射功率之外,还有一个系统全重是否超标的问题。”
    唐欣就是来给大家传授先进知识的,遇到她能解答的问题,她都不会隐瞒,“发射功率越大的激光炮。
    其后台系统,当然越庞大;自身重量也更大。
    传统的机炮全重一般在750到850公斤之间。
    其中包括火炮本身,弹链与弹药的全重。
    只有把机载激光炮的全重同样压缩到850公斤之内,才有更好的实战价值。
    因此指标可以稍微放宽一点,也就是200千瓦到300千瓦级的激光炮,上机全重在1吨之内。
    目前的测试型号,已经可以把200千瓦级激光炮全系统限制在1.x吨。
    300千瓦级全系统限制在2.x吨,距离完全达标就只有一步之遥!”
    老聂还在提出疑问,可见他对激光炮的研究的确不少,“第三,就是机载激光炮的安装位置的难题。”
    唐欣也接着解答问题,“谁都知道,对机载激光来说,最佳安装位置当然是驾驶舱之前的机头尖端。
    这样只需要安装一台激光炮,就可以实现对前半球180度的全向杀伤,甚至可以超过180度半球;不但对空也能同时对地对海。
    但是机头尖端的位置,又是当前所有战斗机安装主雷达的不二选择。
    这样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冲突。
    如果换做飞机上的任何其他位置,就需要至少同时安装2部激光炮才能全向打击。
    但是2部激光炮同时安装不但超重,在能源分配上也是个问题。
    说到底,还是机头尖端安装最靠谱。现在终于有了一种设计,可以同时兼顾高性能单发激光炮与机头雷达的全面协调。
    其设计的巧妙程度,绝不亚于当年机载机枪与螺旋桨自旋之间的协调化处理。300千瓦级超级激光炮与全球第一种6代机一起首飞,足够领先所有对手1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