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三司亲至!
作者:一江东月   大明,从空印案开始最新章节     
    宫中。
    朱元璋下午才来到谨身殿。
    这段时间他都是如此,只在谨身殿待上一两个时辰,有时候甚至不会来。
    将国事交付于胡惟庸后,除了一些军国大事之外,其余的都由其负责,如今满朝文武,私下里的一些议论声已经越来越多。
    而胡惟庸一系,也开始在朝堂专横起来。
    在此期间,有很多人都给自己上疏,包括暗地里的劝诫。
    只是。
    朱元璋放下了这些奏疏,再将旁边,太子朱标亲自带来的奏疏,看也不看,全都推进旁边……
    “父皇!”
    朱标见此,无奈之余只觉得荒诞,父皇还要做到什么时候,不过是过了个年,好像变了个人一样。
    难道历史上那些帝王到了晚年,就沉迷享受的事情,父皇这么快就赶上了吗?
    当然,作为太子他知道这里面有些隐情,但是就算是故意如此,也不可能到这个地步……
    百思不得其解之下,他只能继续翻看奏疏。
    父皇可以懈怠,但自己不能。
    而这几年来的处理政务,他已经做到很多时候,可以独立的完成一些小的事情。
    只是就在他沉浸进去没多久。
    “陛下,三司有关印版案的结果,已经送过来了。”
    王和匆匆来到门外,小声的说了事情后。
    朱元璋这才打起精神,看了看也抬起头好奇不已的朱标。
    “送进来。”
    等到王和放下奏疏,朱元璋看向那堆积起来的卷宗文海时,也不由得诧异道:“看来收获不小啊。”
    一边说着。
    他先是略过那些卷宗,打开大理寺赵庭审案的结果。
    而他也没让朱标闲着,也示意他去看。
    父子两个,几乎是同时打开奏疏。
    然而没看一会儿,朱标的表情就变得极其严肃起来,最后更是索性摔下奏疏,怒道:“不可能!”
    “京城的这些传言,怎么会到这个地步?涉及一国国公,也敢如此肆无忌惮?这印版案若真是魏国公在背后指使,他还回来做什么?”
    朱标怒气冲冲。
    然而朱元璋却是淡定的看着,朱标看得应该是今日京城的传言的,至于自己……
    “没什么不可能的,三司已经查清,此次在西市上出现的假钞,就在这些国公子嗣之内,看样子,也指明徐家那几个小子了。”
    “啊?”
    朱标闻言,连忙又打开其它卷宗,这上面都是一些关于当日前往庭院之内的富户审问记录,事无巨细,也怪不得此次送来的卷宗有这么多。
    而能审问的,基本上连祖宗十八代都查清楚了。
    没有审问的,也就那么几个。
    他又打开御史大夫陈宁的奏疏,只见上面明晃晃的写着几个字。
    “此案涉及国公,得陛下亲准,方可入府去查!”
    此刻。
    朱元璋不知何时,已经站起身,来到朱标身后。
    看到这些字眼,当即一笑,露出深思状。
    “父皇!”
    朱标只觉得可笑,“难道您还真要下命令不成?”
    “为什么不呢?”
    朱元璋看着自己的儿子,表情没有丝毫变化。
    但朱标却从父皇的眼眸里,看到了认真。
    他觉得越发荒诞!
    “父皇,前不久你才让魏国公进宫,还有说有笑,您还知道,魏国公在北平坐镇,就是我大明的万里长城!”
    “就算你想让四弟,前去北平就藩,掌握兵权,也没到这个时候啊!”
    “您不是知道吗?要是你现在趁着魏国公回京这个期间,在京城中流传如此多传言,突兀去查其府邸,先不说外面的百姓怎么想,就说这大明军卒该怎么想?”
    朱标苦口婆心的劝道:“我大明不该做卸磨杀驴的事情啊。”
    谁知。
    此话一出。
    立刻之间,朱元璋勃然大怒。
    愤怒的声音似乎连外面值守的守卫,都听得清楚。
    “放肆!咱还轮不到你来教咱!”
    “这印版案关乎国祚命脉,谁要想在这上面动手脚,定有不轨之心!”
    “现在三司连证据都摆在明面上了,你难道还让咱放任他们继续下去吗?”
    “不把这些蛀虫揪出来,咱大明就安分不了!”
    说着。
    朱元璋已经下定决心。
    “告诉三司,让他们不要顾忌,放心的查。”
    “咱早就有心理准备了,既然这印版案的背后,连咱派去江西的参政都陷入进去了,咱太清楚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斤两!”
    “咱让他们查,别说什么勋贵了,就算是什么亲王,六部之首,群臣之首,一经查出,立刻捉拿归案!”
    “是”
    门外,带着惊颤的声音远去。
    显然已经成了命令,很快散去各方。
    而此后,谨身殿内又是一番争吵,甚至连太子殿下本人,都因为惊怒朱元璋,而被驱赶!
    一时间,宫城之内,人人噤若寒蝉。
    ……
    “看来陛下是真的怒了,连太子殿下都被惊怒了!”
    一个时辰后。
    中书省内。
    三司主官,在得到圣意的第一时间,就前来寻找胡惟庸。
    此刻。
    三人表情各异,但都是压抑着心底的喜色。
    因为他们有预感,此次,他们将要接受一桩真正惊动国朝的大案。
    “不错,听宫里的消息,此次太子倒是据理力争,但真凭实据面前,陛下还是秉公办事。”
    胡惟庸说着,眼睛已经抬起,径直看向几人。
    “既然如此,这段时间已经等了这么久了,该找到的线索也找的差不多了,印版案,也该结束了。”
    “诸位只凭证据做事,纵然是得罪了一些人,也自有本相担着!”
    三人来此,就是因为此事。
    此刻见胡惟庸已经开口,当即惊喜不已。
    大理寺少卿赵庭和刑部尚书,近乎已经准备行动。
    “另外……”
    突然,胡惟庸打断。
    “该查的虽然要查,但也要注意方式,就算是搜罗府邸,也要让他们小心些,莫要冲撞了真正的贵人。”
    这大明能被丞相,称作为“真正贵人”的就那么几个。
    此刻几人听到,均是点头。
    “还有……趁着机会,也将那碍眼的苏家父子一并处置了吧?上次说没有确凿证据,免死宝钞救了其父一命。”
    “但此次,只要涉及到大案要案,查清楚那些人借着印版,在北平又在做什么,和谁在做交易?是通敌卖国,还是和北元走私?心怀不轨?”
    此刻。
    胡惟庸每说一句,三人几乎都能感觉到,那汹涌而来的恶意。
    丞相的意思已经很明显。
    若真是他们所为,那国朝勋贵的位置,一些钱财当然不入他们的眼,只有更重要的东西。
    此刻。
    大理寺赵庭,已经激动的难以自已。
    少卿这个职位说高不高,说低不低,但要是这大案做成,远的不说。
    就说近的,这国朝内的声音,他起码也能占据一些主流了。
    “丞相,那我等就先行告退,去查了!”
    “嗯!”
    胡惟庸点头,该叮嘱的已经叮嘱,现在就看最后的结果了。
    等到他们离开。
    胡惟庸也不由得站起身,他压抑住逐渐加快的心脏。
    曾几何时,处理刘伯温的时候,他只觉得除掉了一个碍眼的障碍,尚且还没有如此激动,但现在,他却可以清晰的感知到,自己加快的心跳。
    那是除掉心腹大患,并且真的坐稳朝堂才有的感觉。
    “丞相!”
    而恰在这时,李佑也不由得喜道:“恭喜丞相了。”
    “现在提恭喜还早了些。”
    “让你做的,都做了吗?”胡惟庸问道。
    “此次他们定有所得。”李佑笃定道,忽然他似乎想到了什么,继续开口:“对了丞相,今日还算是双喜临门。”
    “嗯?”胡惟庸转身。
    “少爷也找到了那私造琉璃的地方,果不其然,这被番人成为天地奇宝的琉璃,估计还真是自己造出来,前来诓骗我大明钱财的。”
    “可见,这商镇也不全然是好处,还尽是坏处!”
    “而此次西市之内,再见假钞,又见有人借着假琉璃,来坑骗我大明千万百信劳力所得,可见这背后,也定然有人心怀不轨。”
    “要不然,怎会到如今地步,才被公子偶尔发觉?”
    刚开始。
    胡惟庸听着这个“喜”,还不以为意。
    毕竟,这无论如何看都是小事,放在之前,兴许能让自己开怀一些,但是目前根本不值得自己注意。
    然而,当听到李佑最后的那些话后。
    他又不禁笑了起来,有些事情可大可小。
    或许这个假琉璃,小的可以看做是番人的贪婪。
    但是若是做大,可就不仅仅止于此了。
    “看来孝城,也是无形中帮了本相这个爹啊,你也派人,尽快封锁,孝城发现的烧制琉璃的地方。”
    “目前,一切可以利用的罪名,都不可以放过。”
    “是!”李佑听到后,也立刻离开。
    而等到整个屋子,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的时候。
    胡惟庸这才站起身子,整个人都不免露出了一抹笑意。
    却是怎么都掩饰不住。
    “运势到了,这是老天都要帮咱啊。”
    ……
    三司行动的很快。
    这一日。
    三司有关的衙役,第一时间就前往了各个府邸。
    西平候沐府、颖国公傅府、宋国公冯府……
    这些往日里,在大明百姓看来,高不可攀的府邸,早早的被三司差役包围。
    而很快,各自府邸内先是管家出面,商量无果后,才由主母领着长子出面。
    待听到自家子嗣,前几日前去西市,而印版案也波及到自家,圣上甚至亲自下命令,该查当查后。
    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真正的大麻烦来了。
    有人不管不顾,直接拒绝,并喊着要亲自面见陛下,而对此,三司差役果断强硬……
    言称若拒绝,便视同府内与假钞有牵扯,定会如实禀报。
    此话一出,他们越发愤怒。
    眼看态势越发的焦灼,最后还是由御史大夫陈宁出面,言称将当日各家小公子买回来的琉璃拿出来。
    对一下价,看看是否和他们所查到的一样,若其所言非虚,再加上数量与查获的假钞有较大的差额的话。
    可认为已经查实。
    既然只是问话,各家勋贵也不会为难。
    毕竟。
    他们奉的是陛下的命令。
    否则要是三司自作主张,哪怕是那位丞相亲自来此,也要掂量一下,惹恼如此多勋贵的隐患。
    而一番“询问”,果然只是询问。
    在了解了“实情”后,刑部尚书甚至亲自登门致谢,言称这一切都是为了国事,陛下亲命,还请勿怪。
    而一众勋贵见他们浩浩荡荡来,又什么都没查到的离开,自然也不会多事。
    只是。
    在看着三司人马远去各家府邸之后,不知为何,他们却始终觉得,一股子山雨欲来的气息,近乎笼罩了整个大明。
    而接下来。
    便是常府。
    然而,奇怪的是,三司人马,甚至根本没来常府,只是中途随便问了一些人,去都没去。
    就直接将这座有着太子妃的府邸,径直越了过去。
    毕竟,没人是傻子,就算拿着亲命,也不敢在人家儿媳的地盘动手脚。
    更不要说,常府在军中的势力,只剩下了一个名头。
    甚至没有实权。
    这样的府邸,也没人真的认为,其和假钞有着所谓的关系。
    很快!
    魏国公府。
    三司人马,这一次,是真的浩浩荡荡,近乎齐聚而来。
    而一路索莱。
    围观的大明百姓,全都看在眼里。
    这个时候,太阳已经开始西下。
    但是百姓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少,反而因为,他们在其它府邸的一些传闻以及快速的闪过。
    陷入了重重猜测之内。
    特别是他们看到,其它府邸,基本上是一个列队,前去只是简单的询问就离开。
    而来到魏国公府邸,却三司人马齐聚。
    大理寺少卿赵庭,刑部尚书沈立本,乃至御史大夫陈宁。
    三人更是亲自到,这其中寓意,简直让人难以猜想。
    “这下麻烦了!真麻烦了!”
    “我看也是,京城里最近那传言,难道还真要见结果了?嘶……没道理啊,这魏国公难道真和印版案有关系?”
    “也对,魏国公虽然算不上功高震主,但也算得上是明军里面的一面旗帜,你们说,这到底是陛下有意为之,还是真的其不轨之心?”
    这一刻,人群之内,议论频起。
    所讨论的,几乎让所有人都不寒而栗。
    而也正在这时。
    大理寺少卿赵庭亲自上前,看向面前的魏国公府。
    “三司查案,请国公出来一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