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东汉之最!永元之隆!
作者:九品大韭菜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最新章节     
    西晋惠帝时期
    洛阳太极殿
    一身华服的司马衷指着天幕,面有不解的看向身边的贾南风。
    “皇后,这荔枝和龙眼不是宫殿里所处可见的吗?”
    “为什么还要其他地方上供呢?直接吃其他宫里的不就好了?”
    贾南风:“……陛下高见!”
    ……
    【公元103年,发生日食,百官奏请刘庆等王侯前往封地。刘肇说天降异象是自己个人过失,让刘庆继续留在洛阳。】
    【公元104正月十九日,汉和帝诏令:贫民本有田业却因匮乏而无力耕作的,贷给种粮。】
    【二月三十日,诏令:兖、豫、徐、冀四州,因连年雨多歉收,禁止酿酒。】
    【四月,派三府掾视察四州,贫民无力耕种的,为其雇犁牛农具。】
    【秋七月,大旱。初一,诏令:秋禾抽穗遭旱,无云雨润泽,疑是官员惨酷刻薄,不宣扬朝廷恩泽,是捕捉无辜,冤枉好人的报应。现在的一切囚徒根据法律判决还有疑虑的不要决断,等到秋后再议。先考察烦扰苛刻百姓的官员,彰显惩处。”】
    【七月二十三日,诏令天下,今年的田租、刍稿只纳一半,遭灾的地方核实照免。贫民受贷给的种粮及田租、刍稿都不要追讨。】
    【十一月,北匈奴单于称臣遣使纳贡,请求和亲。汉和帝以北匈奴“旧礼不备”,拒绝了北匈奴的和亲请求。】
    ……
    大唐,
    东宫之内,
    一身圆领袍头戴幞头的李世民看着天幕对身前的头束金冠恭敬端坐的李承乾捻须而道:
    “和帝年十三就能折外戚骄横之权,从而勤恤本务,致远夷稽服,西域开泰。”
    “以民为本,体恤百姓。”
    “宫内无嫔嫱郑卫之燕,苑囿无般乐游畋之豫。”
    “且宽和为政,窦后死后,和帝方知生母被害之事,随后……”
    说到此处,李世民停顿了一下,然后问向李承乾。
    “承乾,去年你也十三岁,也监过国。”
    “朕问你,若是你,你会怎么做?”
    听闻询问,李承乾低头仔细想了想那场景。
    一个陌生妇人打压和暗害自己。
    不但如此,她还害死自己母亲!
    这瞬间,代入身份后的李承乾越想越气!
    随后怒气道:
    “阿耶!孩儿会贬黜她的尊号,不许入陵合葬!”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气呼呼的模样,不由笑了笑。
    “你呀,还是过于稚嫩。”
    “知道汉和帝是如何做的吗?”
    李承乾摇摇头,对于《后汉书》他也了解不多。
    李世民看着天幕感叹着:
    “他念及窦皇后十年的养育之恩,选择既往不咎。”
    “追封窦皇后为章德皇后,将她与章帝合葬。”
    李承乾听的一脸惊愕。
    “这…杀母之仇就不报了吗?”
    听到这话,李世民无奈的笑着:
    “承乾啊,记住阿耶的话。”
    “做为君王,你最要遵守的就是道义。”
    “你若不能遵守道义,那么臣子与百姓也不会遵守道义。”
    “最后只能是遗毒无穷。”
    ……
    【汉和帝刘肇十分注重百姓疾苦,不但多次减赋税,给孤弱鳏寡,还常常让上下官吏多多反省自己,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天灾人祸和冤假错案。】
    【在位期间,使班超击败贵霜,让西域五十余国臣服,西亚各国甚至远在京师洛阳四万里外的海滨国家均派译使纳贡。】
    【派甘英出使罗马帝国,至地中海东岸而返。】
    【攻灭烧当羌,设立西海郡,将青海湖纳入版图。】
    【令班昭续成《汉书》、许慎编撰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
    【令蔡伦改进军械,所制秘剑及各种器械长期居于技术顶峰。并革新造纸工艺,有蔡侯纸问世。】
    【缔造“黎元宁康,万国协和”的局面,使东汉国力达到全盛,时人称颂“冠斯往代,奄有万国”,史称“永元之隆”】
    【公元105年,东汉的耕田为732万多顷,户口也达到5326万多人,是东汉之最。】
    【公元106年,刘肇病逝于洛阳章德前殿,时年二十七岁。葬于慎陵,定谥号孝和皇帝,庙号穆宗。】
    ……
    ……
    大汉文帝时期
    捋了捋灰白的袍袖,刘恒平静的看着天幕。
    “朕观天幕良久,英明聪慧者以刘病已为最。”
    “以刘病已的英明诛霍氏甚易,却也大费曲折,然后甫定。”
    “刘肇年仅十三,却能一指顾间,去诸窦如磔鼠,其方略措置精密详练,以是而论,岂非汉之英君哉。”
    窦漪房闻言不由侧目看向刘恒,惊异道:
    “少见陛下如此夸赞一人。”
    刘恒微微一笑,淡淡道:
    “慧极伤寿,汉和帝也。”
    “永元之隆,盛极必衰。”
    窦漪房惊愕的瞪大眼睛,惊呼一声。
    “陛下!你的意思?”
    刘恒看着窦漪房的眼睛柔和道:
    “哪有长盛不衰之世呢,哪怕是先王三代,不也时易世变了。”
    一旁的刘启看着柔和的阿父,难过的阿母。
    一脸的摸不着头脑。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闷闷不乐的将爵中之酒一饮而尽。
    “不刚不柔曰和,推贤让能曰和,柔远能迩曰和,号令悦民曰和,敦睦九族曰和,怀柔胥洽曰和,温厚无苛曰和。”
    “多好的褒谥、美谥。”
    “但为什么就是早死呢!”
    “彼其娘之!天纵之才就要早死吗!”
    不满的刘彻大骂一声,又倒了一爵酒。
    刚刚斟满酒爵,突然一愣。
    “等等…朕也是天纵之才啊!怎么朕活那么久?”
    ……
    炎汉武帝时期
    刚刚还欣喜于“东汉之最”的刘秀猛的站起身,
    难以置信的看着天幕。
    “他才二十七岁!”
    殿内的大臣也都一阵惋惜。
    多好的皇帝啊,死的太早了。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一边欣赏着杨玉环的舞姿一边感叹着:
    “永元之隆为东汉之最,我开元盛世也是大唐之最!”
    “可惜汉和帝早逝,不然也勉强能比肩于朕。”
    ……
    北宋哲宗时期
    文德殿内,
    头戴平脚长翅幞头纱帽,身着红色圆领大袖袍。
    赵煦看着满朝“朱紫贵”开口问道:
    “诸位,汉昭帝幼年即位,有燕王、旦、盖长公主、上官桀逆乱之谋。”
    “汉和帝幼年即位,有窦太后、窦宪、郭举阴谋造反。”
    “汉昭帝委任霍光,汉和帝寄望郑众。”
    “两者孰上孰下?汉和帝又为何后世无称?”
    话音刚落,头戴长翅乌纱帽,一身紫色官服的章举着笏板出列道:
    “禀陛下,汉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书之诈,诛桑弘羊、上官桀,后世皆称赞其英明。。”
    “然和帝时,窦宪兄弟专权,太后临朝,共图谋害和帝。”
    “和帝阴知其谋,但不能和内外大臣接近,唯独知道中常侍郑众不从窦氏外戚,遂与郑众定计诛杀窦宪,时年十三,其刚毅果决不下于昭帝。”
    ”但范晔所著的《后汉书》没有明确的指出这一点,所以后世无人称赞和帝。”
    “但孝昭之治皆由霍光,永元之隆皆由和帝。”
    “如此对比,和帝为优矣。”
    “陛下今已亲政,当效仿和帝,成永元之隆。”
    ……
    大明坤宁宫内
    头戴乌纱翼善冠,身穿明黄盘领窄绣衮龙袍。双手扶着腰间点缀着金玉琥珀等杂宝的革带。
    朱元璋看着天幕感叹着:
    “汉和帝,天才皇帝,13岁就夺权,亲政就铸造东汉巅峰!”
    “唯一缺点就是英年早逝。”
    “二十七岁啊,人生才刚刚开始!天妒英才!”
    一身红色圆领鞠衣的马皇后双手合拢在袍袖中,看着天幕可惜道:
    “自古以来,英帝少寿,昏王多存。”
    “你也要多注意身体,不要每日都批改折子到半夜,透支心血。”
    朱元璋听到马皇后关切的话语,叹了口气。
    “咱们打天下受了多少苦楚,得了江山又怎么能不战战兢兢呢?”
    “有些事情若是不懂,朝堂上的那帮人就会欺瞒你!”
    “信谁也不如信自己!”
    “不然,咱也不会让标儿这么辛苦。”
    ……
    【汉和帝刘肇】
    【军事成绩:南、北两匈奴一并归东汉领护,史称“并恩两护”,击败贵霜、岁奉贡献,征服西域,都护鲜卑,平定羌蛮,设立西海郡。评价a级,得四分】
    【制度建设:平平无奇,基础评价c级,得两分】
    【外交策略:安息国进献狮子、鸵鸟,甘秦出使罗马,延伸丝绸之路,建交欧洲,评价a级,得四分。】
    【民生经济:东汉时期耕田最广,人口最多。评价a级,得四分。】
    【用人识人:用刘庆、郑众、丁鸿扳倒窦氏外戚。命班昭续写《汉书》,支持蔡伦改革造纸术。评价a级,得四分】
    【后世影响:永元之隆。评价s级,得五分】
    【总分:二十三分】
    ……
    喝多了,头很晕,码完了,去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