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国振娶妻
作者:南图   阿成和三舅最新章节     
    转眼到了一九七五年,国振跟贵枝的恋爱已经谈到了嫁娶的地步,国振已经能够去到城里不迷路了,也见了贵枝的养父母,贵枝的养父母多少是有点嫌弃这个乡下小子的,好在贵枝的养父母还没有那种势力眼到不许俩人来往的地步,看着这俩人能谈的来,也就默认了。贵枝也来栖霞家里住过几次了,国振带她看过晚上的那种伴有乡村蛐蛐鸣的乡村露天电影,城里有电影院,可惜贵枝没去过,这些年需要自己上学,还要帮忙照顾养父母家里的俩小孩,洗衣做饭,完全像是一个大人一样。对贵枝来讲,农村这种露天的电影恐怕更有意思,眼睛看累了,还可以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那一闪一闪的,像是一个明亮的眼睛一眨一眨的,让这个在城里的女孩子是没有感受过的新奇。晚风有时候会把露天电影的幕布吹的摇摇摆摆,但是看电影的人都还是很认真的看,没有人受影响,夜晚飞过的鸟,也是那样的亲切,每一个人都沉浸在电影里,时间仿佛停滞了一样,这个城里的姑娘有那么一刻觉得这种美好,是以前从未体验过的,是那样的新奇,那样的快乐。
    贵枝也都会在农忙时候来这边帮点忙,栖霞这边的四邻也都拿这个城里来的姑娘不当外人了,很多人还羡慕栖霞能有这样的亲戚真是上辈子积来的福分。任何时代,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都是一样的道理,贵枝这样虽不算富贵,但比着国振家里实在是好上不知道多少倍的人,还能这样的给人一种平和亲切感,实在是多少人都羡慕的。栖霞也是想着在有生之年能够抱上孙子,她也就能够闭上眼去见国振那个泉下的爹了,这是国振自从辍学后,栖霞管教国振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这年的八月份发生了洪水,水势涨起来的时候,国振是背着老娘去白桂庙那个国道的大马路上面的,他家里就娘儿俩,省着点吃,渡过了那几天的汛期,水势下去时候,娘儿俩回了家,土坯的房子已经被泡的岌岌可危,娘儿俩凑合着住在那危房里面。
    这时候贵枝来了家里一趟,她听说这边淹的比较严重,还特意带来了他们城里为抗洪烙的馍馍,那烙馍就是一种松软的发面熟烙饼。栖霞别提多高兴了,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啊,贵枝这时候还能第一时间想着这娘儿俩,实在是让栖霞和国振有太多感慨,没有书信,没有电话,默默的来,泥泞的,颠簸的一路,一个女孩子,手提又换肩扛,带来的一袋子烙摸,在那个人人都有可能随时饿死的时候,这得是上辈子修了多大的福分才有这样的亲戚啊。
    贵枝送来了烙摸,在国振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就回城里了,她说还得跟养父母帮忙收拾家里,县城发动大家集体烙摸抗灾救灾,毕竟整个县城都受了灾,虽然县城地势高些,但也有受损,国家号召城里人要帮扶着乡下人度过去这个难关。贵枝养父母都在单位上班,这几天比较忙,贵枝需要在家照顾一下几个弟弟妹妹上下学的事情。就这样依旧是栖霞和国振送贵枝去坐上车,这一次也没有什么可以给贵枝拿的,家里种的那块菜地也被淹了,菜基本上都被淹死了,栖霞拿出点路费钱给贵枝,贵枝说啥也不要,上了车挥手给这娘俩告别,这一次望着贵枝远去的车,栖霞抽泣的起来,这是这么多年来,她不再感受过的温情,这份如同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恩情,国振知道母亲的哭是为了什么,他没有劝栖霞,扶着母亲走回了家。
    栖霞拿着烙馍给阿成姥姥送去时候又一次哭了,她说:“这辈子要是她家国振对贵枝不好,都对不起人家。”姥姥、姥爷让栖霞留着那些烙馍给国振吃,毕竟国振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栖霞说:“你家孩子多,给你家拿点,我家里还有,就别推来让去了。”姥姥、姥爷很感动,这天是阿成的妈妈吃的最香的一顿饭,阿成姥姥、姥爷把几个孩子叫到跟前说:“这是恁栖霞婶子拿来的烙摸,她未来儿媳妇给她送的,将来别忘了这份恩情,你们一人分点,别抢,凤儿小,多吃点,都别争。”其他几个哥哥没说话,凤儿分了两个烙馍,其他人一人一个烙馍,凤儿说:“那烙馍有小麦香,小麦的奶香奶香的味儿,这辈子都没吃过那么好吃的烙馍。”
    之后的几天里,阿成的姥姥、姥爷家里收拾完,打扫完毕,就让凤儿的几个哥哥去给栖霞打扫庭院,其实这时候栖霞和国振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就这样帮着栖霞家里打扫完淤泥和树叶树枝之类的,阿成的姥爷又弄来些木头条子,给栖霞这土坯房子排排面加固一下,这样的房子还能住的久些,那年月的土坯房都是实打实的泥坯子,房子这样一加固,也给娘儿俩心里增添了不少安全感。
    这年的冬天过年的时候,国振把贵枝娶回了家,国振能娶贵枝,得多亏那个栖霞他那个娘家的表姐,这表姐是贵枝的生母,但凡有老娘希望自己女子过的好些都会想着法的让贵枝嫁在城里,但贵枝娘就是这样跟贵枝一样的性格,觉得嫁到哪里都行,只要对方真心对自己好就行,真心换真心,栖霞一遍一遍的往贵枝生母家里跑,没有媒人,纯属是两个远房的亲戚姐们情深,就这样给贵枝和国振牵了线搭了桥。贵枝的养父母也没有强烈的反对,只是让贵枝好好想想嫁给国振之后,要吃很多苦的,贵枝还是毅然决然的愿意嫁给国振,之后贵枝的养父母看着女大不中留,也就没有再反对。
    贵枝嫁给国振也没要什么彩礼,当时的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些在当时结婚需要的三大件,国振家里是一件也没有,栖霞能拿出手的就是把她这些年攒的钱,来请了几个木工做了几个像样的家具,新凳子两个,放衣服的被子的小柜子一个,做了一个洗脸架。剩下的钱买了烟买了酒买了鸡鸭鱼,左邻右舍随的份子钱勉强够办一场像样的婚礼,豫南农村的份子钱都是小夫妻结婚之前出的,不是当天随份子。贵枝倒是从娘家,也就是她养父母那里带过来了一件老式的缝纫机,两个暖水壶,梳洗的脸盆,其他的都是她四季穿的衣服鞋子之类的。
    那年月,农村人谁平时带个表啊,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天下地干活,看天回家吃饭,东晋那个陶渊明写的“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恐怕是最早描写田园耕种看天劳作的诗句了吧。你要是在村里带个表,还会被说是“骚白”,这个词是豫南那边的方言土话,有时候说这俩字时候还要带个语气词,比如“烧白哩”,顺带再阴阳着语气“啧啧啧”一番,完整的说这句话就是“烧白哩,啧~啧~”。这个词是说一个人,显摆炫耀,又带有几分嫉妒的得不到的睥睨。
    同样的,你在那时候的农村大多数人都是走路来往,能骑上自行车都是去赶集的时候才舍得把自行车弄出来骑骑,骑完赶紧擦洗干净,那时候有一辆自行车跟今天你有一汽车是一样的。当然,缝纫机这东西都是女人在用,更早的时候,没有这东西,都是手工缝制的衣服,有了缝纫机,女人做起来衣服也感觉顺手很多,毕竟缝纫机缝出来线路都是比手工整齐的多的,穿上手工缝制的衣服,尤其是自家媳妇做的衣服,那该是很幸福的事情。计划经济末期,城里老百姓不再靠粮票油票的时候,其实农村是有些延滞的,物质匮乏的年代,肯定先供城里人物质需求,其次才是农村的集贸市场,即使能考虑到农村的需求,也许农村也不一定有消费的能力,农村人有土地,零食可以自己播种自己收货做成面粉,农村人也有自己的自留地,可以种植蔬菜瓜果,那时候需要的苹果之类的水果,可以进行物物交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豫南那边,阿成曾在村里见过还有织布机,闲的时候,七八个妇女把自家的棉花拿出来纺成棉线,再用织布机做成棉布,再用棉布做成衣服,完全是可以自产自给的,冬天棉衣棉被,夏天的裤衩背心,巧手的农村小媳妇都能做到出来。
    农村小子国振娶了城里的姑娘贵枝,这是整个村里的大新闻,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城里的姑娘下稼到乡下了,娶亲那天格外的热闹,都想看看这个城市的美人,尽管之前贵枝来过多次村里,大家伙也都多少碰过面,打过招呼,有过一面之缘,但这结婚的喜庆劲儿还得让大伙儿很是期待,毕竟这一天有喜糖可以吃,有打扮漂亮的城里姑娘下稼,还得让很多人都兴奋不已。栖霞把自己积攒的多年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摆了几桌酒席,四邻也都过来帮忙捧场子,好不热闹。
    一个从小没了爹的孩子,先是因为头上没有头发,受尽治疗的身体折磨,之后还面临着多年来别人对于自己这个光头的各种讽刺和嘲笑,在那个人人都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里,国振辍了学,虽然栖霞让一圈人都去劝他再回学校读书,但他还是没回去学校,为此,栖霞还有一段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去教育这样一个倔强的孩子,孤儿寡母娘儿俩,这么多年来,栖霞可以为了国振受任何委屈,可是这时候国振一下子死活不愿意再去上学了,仿佛是一下子碰到栖霞的软肋。她能想到,这个孩子多年之后像自己一样,在田间地头操劳的样子,她却无力改变这一切,那种无助感是那样的强烈,强烈到她不知道该怎么去面临,那时候经常有人听到栖霞在地里哭泣,那地是埋了国振爹的坟头的地,一个母亲只能去给泉下的丈夫诉苦,那种心酸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国振也知道母亲去爹的坟头哭泣的事情,他都知道,但是还是拗着头不再上学了。
    如今,国振结婚了,如愿娶了梦想中的媳妇,喝了酒的国振哭了,哭的像个孩子一样,婚礼上,穿着传统中山装,带着大红花,他哭的很开心,他的哭,仿佛是向那些曾经取笑他的人的笑,这是这个坚强的孩子这么多年来的情感的宣泄。此时没有人再嘲笑他的光头,那些说他这样的光头娶不到媳妇的人,他也可以勇敢的面对了,他用娶到手的媳妇,还是城里的姑娘这个事实说了话,打了那些之前瞧不起他的那些人的脸。
    那场一九七五年的水灾之后,先是三舅结了婚,给阿成娶了个三妗子,三妗子因为带了俩小孩,每天在院子里嬉闹玩耍,之后国振和贵枝结了婚,结了婚的国振和贵枝也会时常来三舅家里逗那俩小孩开心。时间仿佛是最好的良药,快乐更是良药中的精品。一件喜事之后,很多人都很快忘记了那些曾经欺负过国振的事情,无论是言语上的,还是以前肢体上的,都很快淡忘了。又过两年后,贵枝给国振添了俩大胖小子,老大叫佟亮,小的叫胜亮。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人能娶到城里媳妇,那便是被认为烧了高香了一样,国振娶了贵枝很多人嘴上羡慕,私下里有人传言会离婚也是有的,贵枝这会儿给国振生了俩大胖小子,更是让很多人都羡慕,都说栖霞是上辈子烧了高香了,那些盼着国振跟贵枝离婚的人也就再也没有说什么话了。
    这年还有一个跟国振还有三舅都年龄相当的同村的人,他叫峰军,峰军小学毕业没有考上初中,也就没有再上学,那时候能小学毕业已经属于是学问很高的人了,峰军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平时偶尔也会往阿成的姥姥家里来玩,一来二去的,姥姥家里平时也就显得很是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