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出关叫阵
作者:z咏橘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最新章节     
    首战打得很激烈。
    战后,敌我双方清点伤亡人数。
    雁门守军,共计伤亡两千余人。
    而西夏军伤亡,近六千!
    几乎是雁门守军的三倍。
    这一战,西夏军没有讨得任何便宜,但是却无一兵一卒有丝毫怨言。
    几日来积攒的怨气,似乎都在这一战中宣泄出去了。
    叫一个酣畅淋漓!
    此刻。
    雁门关。
    卫渊正在清点粮草、辎重等物,
    “凭借现有的粮草,还有关内那处水源,咱们即使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也能坚守个一年半载。”
    当然,前提是,野利遇乞不会突然增兵。
    不过,即使增兵也无妨,毕竟雁门关又不真的是一座孤城!
    “粮草、水源,包括辎重,都无需太担心。”
    “眼下,是不是该让那五百人出动了?”
    徐长志问道。
    卫渊点头道:“趁着夜色,我已让他们出发,算算路程,至少有个十日才出结果。”
    十日?
    徐长志心怀忧虑道:“十日...如何保证西夏军不会回援?”
    今日,为了攻打雁门,野利遇乞带来了十几万的精锐军队。
    剩余数万,大都是骑兵,围绕在雁门关附近。
    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就会凭借着骑兵的机动优势,迅速禀报给野利遇乞。
    有这些骑兵伺机在外,那五百人,很难有作为,而且,十日之间,变数太多。
    “你认为,敌军今日刚刚攻城,明日还会不会来攻?”
    卫渊询问。
    徐长志摇头道:“今日攻城之战,异常惨烈,若我是野利遇乞,少说也要休整一日。”
    休整一日?
    卫渊笑道:“那就让他休整不得!”
    徐长志好奇道:“卫将军要如何做?”
    卫渊道:“明日,我会率领万骑出关叫阵,倘若敌军以人数之优势迎战我军,则速速退至关内。”
    “倘若敌军以相同人数迎战我军,那本将军就来一次阵前斩将。”
    周以前,唐初或是三国时期,会发生双方武将在两军阵前单挑之事。
    如有哪方武将被挑落马下或是死于单挑,则武将战死一方,士气必有损缺。
    或是不愿兴师动众的情况下,各派出一名武将单挑,来决定此战之胜负。
    这种事,是有,但很少。
    不过,到了大周,武将单挑之事,不仅是少那么简单了,几乎就是没了。
    毕竟,大周重文轻武,武将很少有像张辅这般掌握实权,大都是挂个勋贵的名号。
    都是勋贵了,一辈子吃穿不愁,谁还愿意做有上顿没下顿的活计?
    既分生死也分高下的单挑?不可能存在。
    然而,如今卫渊提出这个策略,主要是为了骚扰敌军,全面吸引敌军主意。
    要是万一派出去的那五百人,真的就将敌军的粮草给烧了,那简直就是大功一件啊!
    可以使雁门少死很多袍泽弟兄。
    “这太冒险了,你是雁门主将,你要是有任何闪失,雁门该怎么办?张帅那里,又该如何交代?”
    “要去,也是我去。”
    徐长志摇了摇头。
    卫渊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你我之间,武艺谁强谁弱?”
    徐长志如实道:“自然是你,可是...”
    卫渊果断道:“没有什么可是,我有‘杀手锏’,打不过还可以跑,万不会因此丧了性命。”
    “明日,你就在城楼之上,为我观察敌军动向,尽量避免两军正面冲突,以防不测。”
    徐长志无奈,只得点头道:“万事小心!”
    翌日。
    果真如徐长志猜测那般。
    西夏军并无任何动静。
    用过午膳,卫渊就带着上万精骑,来到雁门关外。
    忽地,有百人离开兵阵,来到卫渊身前,朝着敌军驻扎处,齐声道:
    “西夏鼠辈,可敢出营一战?”
    “西夏鼠辈,可有与本将军一战者?”
    “西夏鼠辈...”
    一個人的声音很小。
    但是上百人一起大喊。
    西夏军就不可能不知晓。
    再说,自卫渊率军出关的这一刻,估计,野利遇乞就已心知肚明了。
    此刻,西夏大帐中。
    野利遇乞看向诸将,正色道:
    “雁门守将卫渊,乳臭未干,竟敢于我军前叫骂,不知诸位,谁敢前去应战?若斩了卫渊那厮,便是此战第一大功臣!”
    有读书人提议,“何不派遣重兵,一举围歼敌军?”
    这时代,还有人玩单挑?
    开玩笑嘛这不是!
    野利遇乞摇头道:“若我等出重兵,敌方斥候必定知晓,卫渊定会回城。”
    “再说,两军阵前,主将叫骂,应有将领前去御敌,如若照你所言,天下人,该如何小觑我大夏将士?”
    然而,帐内却无一人主动请缨去战卫渊。
    野利旺荣有多强,他们是知道的。
    其武艺,在西夏军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结果呢?
    死了,被卫渊杀死了。
    谁有这个能力,敢说能与卫渊一战?且将他击败?
    人的名,树的影,忠勇伯卫渊,这五个大字,也是很有重量的。
    野利遇乞环视一圈,皱眉道:“怎么,无人胆敢应战?难道,今后要让周人小觑了我大夏不成?”
    “你们不去应战,本帅就亲自前去!”
    这时,他的一位心腹将领连忙起身道:“元帅,不可!您是三军大帅,怎能去应战区区一城关守将?”
    “倘若来者是张辅,才值得元帅您亲自出马!”
    野利遇乞唉声叹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要我军挂上免战牌不成?”
    随后,他神情严肃道:“也罢!既然你们都不愿去,也不让本帅去,那么本帅就亲自点将。”
    “李宁隆,这一战,你去,将卫渊的人头带回来!”
    李宁隆,出身西夏皇室旁支一脉。
    正值而立之年,善双刀,是李元昊想要培养出来的后起之秀之一。
    眼前,这帐中,大部分人,都是野利兄弟一手提拔上来的心腹。
    但也有一些李元昊暗中扶持的人。
    李宁隆一听,心思一沉,道:“末将领命!”
    他也不得不领命。
    行军作战时,违抗军令而死,可比战死沙场难看多了!
    随后,这李宁隆就点了一万轻骑,出营而去。
    紧接着,两军对峙。
    李宁隆看了一眼卫渊,发觉对方不过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将领。
    肤黑臂粗,除了有几分英俊之外,与一般武将并无二样,也没什么三头六臂。
    当下,竟是不害怕了,暗想,野利旺荣的死,估计和他没有多大关系!
    于是,当即手持双刀,骂道:“你就是卫渊小儿?可识得吾否?”
    卫渊懒得搭理他,直接纵马疾驰,向他奔去。
    见状,李宁隆怒声道:
    “竟敢无视本将,今日,就将你项上人头取下!”
    说罢,他也朝着卫渊冲了过去。
    双方将领对战。
    这在一千多年来,都是难得发生的事情。
    两军将士,自然要目不转睛地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