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崔呈秀的新官话
作者:韧竹万杆斜   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最新章节     
    崔呈秀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
    驿站的事情,说句实在话,他并不想贪这份功劳。
    经历过生死劫的他,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
    功劳有时候不好贪,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成了烫手的山芋。
    至于手下弹劾孙传庭的事情,完全是崇祯皇帝在给自己留面子。
    他可还记得,当初那个给皇帝传话的小太监,那冷冰冰的死人脸和更加冷冰冰的语调。
    “崔大人,关于你们都察院弹劾孙大人的事情。
    杂家只是一个传话的。
    你只要回答允还是不允即可。”
    那冰冷刺骨的话语,至今还在崔呈秀的脑海里回响 。
    他敢不壮士断腕,丢车保帅吗?
    崔呈秀赶紧起身拱手道。
    “陛下,驿卒之事,不是臣的发现。
    臣的手下有一御史叫刘懋,此事是他首创。
    此人精明强干,年富力强,关键是很有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
    他在做好御史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抽出宝贵的业余时间。
    专门研究过大明的驿站体系,刘懋有一些独特的个人见解。
    臣听了都觉得见解不凡。
    刘懋还准备近期,将他的观点整理成册,写成奏疏,呈给陛下御览。”
    “好,好。
    崔爱卿做得好。
    崔爱卿,你这新话术说得也很棒,朕要给你点个大大的赞。
    看来你平时听朕的讲话,听得很仔细,笔记也做得很好。
    朕早说过,只要肯下功夫,都是汉字,都是老祖宗教的。
    怎么朕说的话,多出几个新词,又不是外语,你们就那么难明白呢?
    看看崔爱卿,不仅能理解朕说的话,还能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和朕对话的时候,自己也用了新话。
    什么责任心,什么主人翁意识,这都是朕说过的词,他能张口就来,毫不生硬。
    了不起啊,了不起。
    你们都是心中有懒惰的情绪,这个要不得。
    你们都要向崔爱卿学习,下去后找崔爱卿请教。
    做好一个部门的主官,就是要本职工作做好的同时,也要统筹全局,照顾到下属的进步。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百步之内必有英才。
    何况这里是京城,是首善之地,必是英才汇聚之地。
    而大明缺的不是英才,而是像崔爱卿这样大公无私的伯乐。
    只要你们个个都是崔呈秀,朕的身边会涌现出多少,像刘懋那样的青年俊杰?
    大明何愁不中兴,朕又何惧东虏?
    等那刘懋上了关于驿站的奏疏,朕御览后,觉得有推行的必要。
    你和刘懋,都重重有赏。”
    “臣谢主隆恩。”
    “行。朕等你和刘懋的好消息。
    魏大伴,以后孙传庭那边的暗线布置,就由你负责。
    朕知道你和他之间,也有点龌龊。
    他是个心高气傲的士大夫,看你这个前朝大太监还活的那么滋润。
    他心里气不顺,是很正常的事情。
    你年纪大,多多体谅一点。
    你能体谅他,就是在体谅朕。
    好好,魏大伴,不用站起身,也不用跪。
    朕说的话,都很直白,也是心里的意思,你们这样理解就是,不要多想。
    朕爱才,也要让才爱朕才行,这样朕住的紫禁城才能固若金汤。
    其余三位巡抚的事宜,也都照着孙爱卿的例子去办,不用派监军太监。
    他们四人都有密折上奏,上达天听的途径,这是他们候补军机大臣的权限。
    唉,四个巡抚,一人五十万两白银,朕的内帑又是,两百万两白银没有了。
    这样花法可不行啊,朕得赶紧想辙了。
    毕自严那山东老抠,朕怀疑他毕家就是国朝初年,从山西洪洞县老槐树下,迁徙到山东临淄的山西老抠。
    你们都别笑,这事情有很大的可能。
    朕下一个命令啊。
    让那帮没事干的翰林院和詹事府的人,去考证一下。
    调查考证的结果,到时候一定要公布出来,给朕和诸位臣工乐呵乐呵。
    这难熬的日子,朕要懂得自娱自乐,也要会找乐子。
    这样才能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去应对未来更苦难的岁月。
    你们这些人,也要学学朕,保持好乐观的心态。
    天天绞尽脑汁,搞阴谋诡计,不是治国理政的正道。
    机关算尽太聪明,到头来反算了卿卿性命。
    朕信奉的是强权至上,实力平推,堂堂正正的阳谋。
    ……
    毕老抠的户部国库里,朕是一点银子也掏不出来了。
    再去要,朕就有点没皮没脸了,估计毕老抠也要赌气给朕撂挑子。”
    崇祯说到这里,语气中充满了自嘲,做皇帝做到他这个份上,可是很仁慈大度了。
    可他这种仁慈大度,在场熟悉他的大臣们也知道,这也是分人的。
    要是换成吏部尚书来宗道试试,敢跟崇祯硬顶,崇祯绝对毫不留情,换了他再说别的。
    有的位置非这个人不行,别人玩不转。
    有的位置,谁来干都一样,排队候补这个缺的人员,能从棋盘街排到正阳门。
    ……
    这时候千秋亭里的气氛,已经很轻松了。
    大家都是宦官和帝党近臣,崇祯说的话就是他们要说的话,没有什么冲突。
    崇祯说到缺钱了,也就意味着他的自说自话要结束了。
    下面就是谈如何挣钱的环节,他们这些帝党前阵子,为了交赎罪银,已经掏的干净的了。
    大家都是只有一成家产,对皇帝,对大明国都是问心无愧的。
    比较一下外面的勋戚和文官集团,他们就是充满高尚道德情操的大明基石,柱国之臣。
    当然这种充满,高尚道德情操的捐款行为,也是被逼无奈的。
    要是单论结果的话,不管被逼还是主动,你就说是不是充实了内库,是不是讨了崇祯帝的欢心?
    而且一千多万两的赎罪银,还把崇祯帝养成了,现在这样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
    现在他们是干净了,崇祯快花光了赎罪银,又缺钱怎么办?
    这就需要崇祯自己把目光投向何方,如何从别的地方再挖钱,就和他们这些帝党没有太大相干了。
    反正崇祯怎么弄,他们这些人跟着附和就是。
    其实他们这些帝党,心中最阴暗的想法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