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王诏信使却遭劫
作者:毛豆佐酒   秦时颂乔松最新章节     
    白亦非能怎么样呢?
    他脑中灵光闪烁,做出了一副苦笑的样子:“老将军未免也太看得起我麾下的白甲军了。
    白甲军是能凭空造冰不错,可那是大河啊。我若有此等本事,韩国何至于……”
    说到这里,白亦非苦笑连连,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如果白甲军拥有冰冻大河的能力,那已经足够撼动天地了,韩国早就所向披靡,做那中原霸主了。
    “无妨,老夫已经有了对策,只需要韩军配合即可。”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儿上了,白亦非明白已经无法推辞。
    但是,白甲军是他的嫡系,他可不想为联军白白做贡献。既然参战已经无法避免,那就只能想办法尽量保住实力了。
    “这渡河问题解决了。可派哪支军队开赴蒲阪呢?”
    春申君适时的抛出了这个问题。
    “还是那句话,兵贵神速!我赵国骑兵,天下共知,自然是当仁不让!”庞煖很是自信的道。
    一番讨论,联军定下了最终方案——由赵国,韩国两军北上蒲阪,南渡大河;楚魏以及卫国三国大军继续进攻函谷关作为策应,以吸引秦军注意。
    正如那句话,兵贵神速。
    当天下午,赵韩两国合计二十三万大军挥师北上,统帅庞煖亲率五万先锋先一步出发,准备拔掉蒲阪这个背后芒刺。
    大军所过之处,一路烟尘。
    从曲沃通往蒲板,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的罗网杀手打开了鸟笼,一只信鸽拍打着翅膀往咸阳宫飞去。
    ……
    甘泉宫,赵高安静的侍立在赵姬的跟前。二公子有一段时日没来了,王太后这几日都有些烦躁,惩罚了不少宫人,弄得大家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的,生怕得罪了太后招致灾祸。
    “那小猴崽子最近在做什么呢,是忘了本宫这个祖母了吗!”赵姬满是不满的道。
    此时正值盛夏,咸阳的天也热起来了。这大殿中,更是闷热的很。
    内侍往冰鉴中又加了些冰块,侍女们也在卖力的扇着风。可赵姬还是热得慌,侧躺在软榻上,薄如轻纱般的丝裙披在身上,难掩那一抹诱人的春光。
    “二公子年幼,正是勤学的时候。想来是课业繁重,给耽搁了。要不然,肯定第一个跑太后您这里来呢。”
    身边随侍的女官一边给赵姬揉捏着肩膀,一边给乔松开脱。
    “那小猴崽子是不是给你什么好处了,值得你这么为他说话?”
    “太后看您说的,奴婢这不是瞧着二公子讨您喜爱嘛。”
    赵姬和女官小声的聊着。
    可不远处,一个小内侍脚步匆匆的来到了内殿,在赵高身边耳语了一阵。随即,赵高不动声色的向赵姬行了一礼,道:“启禀王太后,五国联军分兵了。”
    赵姬漫不经心的挥了挥手:“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吧,本宫正烦着呢,打仗的事儿自然有朝堂上的男人们操心,本宫不管。”
    该说不说,若是庄襄王知晓赵姬这么个鬼样子,不知会不会后悔将罗网的一半交到这样一个女人手上。
    “奴婢遵旨。”
    赵高恭敬地退了下去。
    出了殿门,赵高脸上的恭敬之色一扫而空,转而出现的是一副倨傲的神态。他一边沿着大殿前的走廊走着,一边淡淡的问道:“什么时候的消息?”
    “回大人,一刻钟之前。”
    “大王那里去信了吗?”
    “尚未,正等着大人的吩咐。”
    赵高点了点头,然后道:“去吧,将消息以最快的速度送往蓝田大营,禀报大王。”
    “遵命!”
    两人简短的对话就能看出其中的问题。
    罗网是秦国的利器,可如今接到前线急报,是否上报秦王还需要赵高这个头领的允许。再观赵高的反应,似已习以为常,一点儿都没有生气。
    支走小内侍,赵高离了甘泉宫,便直往玉芙宫而去。
    看来,这位公子的目光很敏锐,提前洞悉了联军的动向。如果所料不差,这一次公子又该立功了。这个时候,他得去公子面前露露脸。
    ……
    嬴政建立的影密卫半年都不到,对情报的收集还局限在咸阳,甚至是只在小小的宫禁之中。在传承了数百年的罗网这种庞然大物面前,依旧孱弱。
    所以,嬴政是通过罗网接收到联军分兵这个消息的。
    得知此事的嬴政迅速召集蓝田大营的将军们,包括尚未离开的将军桓齮,蒙武,押送粮草正要离开的王翦。
    “都看看吧……”
    嬴政将密信给了蒙毅,让他传给众位将领。
    联军分兵前往蒲阪,打算南渡大河进入关中,这消息让众位将领不禁露出了严肃的表情。
    “王上,末将认为还是让关外大军回援比较好。”桓齮率先起身禀报道。
    联军入关之后,关中之地一马平川,对于以骑兵为主力的赵国来说简直是无险可守,任由对方纵马驰骋。到时候,国都恐怕都有危险。
    而此时让大军回援,有函谷关在,仍旧能够挡住联军,可以保证关中万无一失。
    嬴政微微点头,什么话都没有说。
    “王上,末将认为此时对我大秦来说反而是个好机会。”王翦起身道。
    嬴政的目光再次落在了他的身上,他期待这位将军能带给他什么样的惊喜。
    “启禀王上,联军兵分两路,函谷关外的联军便只剩下了三十万。大军合围,有极大地可能将其吃掉。而前往蒲板的联军,依末将来看,应当命令平阳重甲军南下,半渡而击。如此一来,就能将两路联军全部消灭。”
    “那关中呢?”
    “桓齮将军,我关中还有二十万大军呢。从蒲板南渡大河,距离咸阳尚有数百里之遥。只需将大军提前调往,即使对方全部渡河,又能如何?”
    “好!”
    “彩!”
    军中众将齐声喝彩,嬴政也不禁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但当前却有另外一个问题摆在众将面前——大王尚未亲政,他们讨论出来的策略尚且需要相国吕不韦点头。
    嬴政对此没有任何表示,只是命令诸将迅速将策略送到相国那里。然后命令信使快马加鞭前往平阳重甲军,命令王纥调兵南下。
    同样的,桓齮也停止了大军开拔,转而将大军调往渡口最近的城池,打算在那里堵住庞煖大军,以防止其威胁国都。
    ……
    信使一路快马加鞭,不敢任何停留,一路上跑死了两匹马将密信送到了吕不韦手中。这位相国大人看完之后,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罗网收到了联军分兵的消息?奇怪,为什么他手底下的罗网没有任何反应?
    沉吟了一阵,吕不韦道:“本相知道了。你回去告诉大王,本相会做出处置。”
    信使离开之后,吕不韦神色阴沉的喊了声来人。
    很快,一身秦军打扮的掩日跪在了吕不韦面前。
    “去查查,联军是否有分兵!”
    “是!”
    “还有,为什么赵姬那个蠢女人手上的罗网会为大王所用!”吕不韦对此非常在意,怒不可遏的抓起手上的竹简就砸了出去:“你们都是蠢货吗,这么长时间竟然没有任何察觉!”
    “属下这就去查。”
    “滚!”
    军帐内没多久再次陷入寂静。吕不韦坐在案桌后面,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在火光的映照下宛如恶鬼一般。
    ……
    另一边,嬴政的信使同样马不停歇的前往平阳重甲军。
    上党郡是秦国新征服的领土,但由于这里先属于韩国,后属于赵国,最后才落入秦国手中。虽然秦国已经实际征服这片土地,但赵国在这里的小动作一直没有结束,一直在策划叛乱。
    所以,平阳重甲军作为秦国常设兵团之一,便驻扎在这里镇压叛乱。
    平阳重甲军人数并不多,只有区区八万而已。但这支军队,却可以说是秦国最精锐的力量之一,因为这支军队有两万重甲部队。
    古代生产力低下,甲胄的打造一直是难题,尤其是重甲。
    哪怕是在后世帝王封建时代的巅峰大唐年间,集大唐之力,重装甲士的数量也才堪堪达到二十万。而今日的平阳重甲军便能拥有两万重甲军队,足以见这支军队的强大。
    平阳重甲军的统兵将领乃是王纥,也是秦国宿将,曾是武安君白起的副将。
    在白起被诛杀之后,王纥作为其副将依旧在为秦国征战,参与了数次大战,可谓是备受秦王信赖。自从嬴政继承王位之后,王纥依旧执掌平阳重甲军。
    信使被迎入了军帐,这位老将手持大钺,面无表情的看着使者拿出了赤龙卷轴。
    在大秦,只有最紧急的军令才会使用赤龙卷轴,这是代表秦王意志的军令。
    军中有公输家专门制作的解密机关,然后将无序排列的文字通过千机铜盘拼凑成完整的军令。最终,命令平阳重甲军南下的军令便呈递到了王纥的面前。
    老将军没有去拿军令,而是依旧端坐在案几之后,目不转睛的盯着眼前的信使。
    “将军,军情紧急,还请将军……”
    “住嘴!”王纥突然暴喝一声,打断了信使的话:“我王尚未亲政,王印暂由太后保管,何来的王诏?本将不知你从何处得知赤龙卷轴的制作方法,但尔等竟妄图以此欺骗本将!简直是痴心妄想!”
    “将军……”
    “休要再言!”王纥大手一挥:“左右,给本将将此假冒之人拉出去斩首!”
    “将军,将军!”
    “关中危在旦夕,将军速速南下,速速南下啊!”
    “你是在置秦国安危于不顾!”
    在平阳重甲军一众将领面面相觑的目光下,这使者被王纥的亲兵拖了下去。不一会儿,帐外那凄厉的吼声便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