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杨洪的儿子们
作者:双面盾   文成武德景泰皇帝实录最新章节     
    忠贞之臣不一定能有好的下场,叛徒其实有好下场的就更少了。比如景泰朝的叛徒,无论石亨、石彪还是徐有贞家族,参与正统复辟并在天顺朝初期跳得最欢的也都不出意外的被那位薄情寡义的好皇帝给屠了个干净。
    只是不知道他们在临死前的最后关头有没有过后悔,原本在景泰朝好好的,虽然官职没那么高,被于谦为首的朝廷管得很严,但至少自己活得久,还不用背负一个…好几个骂名被后世唾弃,更不用把自己全族人都给填了进去。
    又或者,他们是否会有忏悔。向景泰皇帝陛下,或者对于谦、王文为首的数万被他们怂恿着天顺皇帝给冤死的官吏军民忏悔。
    一边心不在焉地把玩…欣赏着兵部送上来的新式战船模型,朱祁钰一边暗自思考着大势——在律法控制国家的大势。
    封建王朝不变的是皇权的绝对正确性,错了也是对的。也正因为这样,正统复辟后整个大明朝廷无数在景泰朝秉承着天下苍生、公义的臣子们没有一个敢于反抗朱祁镇的。甚至就这么眼睁睁看着石亨、徐有贞等人撺掇着朱祁镇将景泰朝的重臣一个个给屠了干净,直到数万“景泰逆党”被斩杀。
    其间大明武功第一的杨洪和护国有功的范广连整个家族都成了牺牲品,时而想起这件事情的朱祁钰好多次难以压抑心头的冲动差点想要直接出手送走大兄朱祁镇。
    每每在要出手前那一刻又再次压抑下心头的愤怒,也说不清楚是身体本尊对于兄长的惧意还是自己对于封建统治权力架构的清醒认知才让自己收的手。
    算是给自己积点德?弄死了朱祁镇之后成化帝不就没了,大明朝也将落入中国数千年来为了皇权争夺父子反目、兄弟相残的轮回,这是朱祁钰不想看到的。
    自秦朝开始,如果不是为了皇权设计杀了兄弟夺位,秦朝也不一定就会二世而亡。
    汉朝换个人做武帝也能打退匈奴,而国家有可能会尽早开始休养生息不用十室九空,更不会出现太子被人设计造成国家动荡的情况。
    更不用说宋、元和大明靖难之役了,哪一件都会造成国家长期动荡,皇权传承留下的阴影不说还要使无辜百姓遭受池鱼之祸。
    战舰模型是兵部和工部经过宝船有限的记载和图纸找了能工巧匠参详后制作出来的样品,在朱祁钰看来这个模型就是复刻了前人的智慧,没有一点实际有意义的创新。
    就像对待封建王朝统治一样,明明知道历朝历代的毁灭多与最高统治者的愚蠢、无能有关,但是仍然一个新朝代兴起时都没有考虑过分权的方式确保不会因为一个荒唐的皇帝而将整个帝国带入深渊。
    一言而决万民生死的感觉或许太好了吧,正所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的王八气势恐怕会是所有雄性激素分泌过旺的人所追求的。
    “陛下,于总督奏报。”朱骥小心翼翼呈上自己老丈人的奏报,侍立在一旁等待朱祁钰吩咐。这种活计应该是内侍来干的,自己这个皇室安全局的掌权人还真的很难理解皇帝表示亲近的姿态。
    “尚德呀,你对杨总兵父子与石总兵叔侄怎么看?”
    “臣惶恐。”朱骥连忙表示出了自己的谦卑。大明朝当下数一数二的武臣家族,自己恐怕不是很合适评价。
    “但说无妨。”朱祁钰怂恿朱骥,多少有点大人骗小孩偷自己家里零花钱出来买烟抽的意思。
    “回陛下,昌平侯与武清伯、冠军伯都是我朝名将。正是有了这些名将镇守,我大明才能安享太平,百姓才有了这盛世可以享乐。”
    “不尽不实…”朱祁钰伸出食指虚点了朱骥几下。
    “臣惶恐。”朱骥连忙躬身行礼,半晌不敢抬起头来。
    “行了,就那么回事,也没指望从你口里听到对他们的什么评价。”朱祁钰摆摆手并不在意。
    “时瓦剌大军来袭,令岳首倡加封杨洪、石亨二人以激其斗志。朕以为杨洪镇宣府,为达贼口中所称‘杨王’理应升赏。遂赐洪为伯,杨洪果然不负朕望,仅年余便数次大破达贼,加为侯。只是石亨…深负朕望。”虽然朱祁钰从头到尾就防着石亨,但这会可不会承认。
    “令岳曾提意命洪率部留守京师‘督京营训练,兼掌左府事’,为朕所拒。以洪之才若留于边塞,位列国公柱石不过覆手之间事。若留于京营,难免步英国公后尘。”
    英国公张辅三次平定交趾之乱,是大明宣德、正统朝实际上的定海神针。就因为功高震主为朝廷所忌惮,硬生生被调回京城挂了个兵部尚书的衔,眼睁睁看着交趾白白丢失了却无能为力。
    而杨洪因为被朱祁钰一直放在边疆优先提供物资增派官军,对于征战积极给予支持,杨洪因功升到侯爵不说还佩上了征朔大将军印。只是这杨洪年岁摆在那里,又多年征战积下了一身毛病,一病不起后杨洪的从子杨能、杨信和儿子杨俊三人实际掌握了宣府军事,接班成为宣府的军队控制人。
    所以杨洪要想再因军功升到国公,按照他的身体走向来看也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了。国公…追赠一个,不给世袭罔替的还有点可能。
    “杨洪老矣,尚能饭否?唉~可惜英雄迟暮……”朱祁钰没有继续说下去。杨洪的离开是必然的事情,无论朝廷这个时候提供多少物资支持都无法留下这个老将了。
    其实如果不是朱祁钰早在掌权时就对太医院进行了改革,一方面大量医士到各地开设医馆,更是将大量太医轮番派到各地为地方重要官员检查身体这才早早发现了杨洪的身体已经接近油尽灯枯上报给了朝廷。
    因为有医士提前干预下,杨洪这才留下一条老命不然早就该在景泰二年病逝了。嫡子杨杰受杨洪影响较多,继承昌平侯的爵位后为人处世仍然非常低调,甚至还会上奏要裁撤与杨府有关系的一干人官职,也算是个可以托付重任的。
    可惜历史上杨杰命薄,年纪轻轻英年早逝不说还没有留下子嗣,爵位最终让杨洪庶长子,杨杰的那个便宜哥哥杨俊继承了。可惜夺门之变后杨俊受了牵连杀朱祁镇找了由头给杀了,其子杨珍最后也只是在成化年间做到了卫指挥使,从此杨氏一门爵就绝了…
    可见,孩子教育是个重要的问题,不论嫡庶都不能放松。谁知道将来你的家业是嫡子还是庶子继承?这一点还是后世中国的法律观点就正好相反,认为所有的子女都应该有继承权,就算私生子女也一样享有同等继承权。
    “杨侯知陛下信重之心,必然欣慰。”朱骥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勉强接了一句。
    “杨洪如同大明朝的北部擎天柱,杨洪病则北疆不安。石亨虽为大明北疆战臣第二,实则缺了杨洪那般忠义之气,少了些许为天下、为苍生的牺牲精神。”
    听了皇帝这话,朱骥很想问一问哪里就能看得出石亨少了为天下为苍生的牺牲精神了?就因为石亨没有战死杀场吗?杨洪善战,也没死呀,还不是一路升到了侯爵。
    面对危险并没选择无味的牺牲,保留有用之身为大明朝反攻塞北达贼不正是符合皇帝陛下的治国理念吗?
    这皇帝用人理念真的有点…随性哈~
    杨洪的庶子杨俊是以军卫应袭子弟身份从的军,跟随杨洪征战北疆多年也算有些建树。在正统朝时杨俊就因为积累的战功升到了署都督佥事,直接负责独石、永宁等多处边务。
    土木一役后被景泰朝廷派去检查各处边务的给事中金达发现了杨俊这货也是个贪官,还很奢侈,上章弹劾后被调离了杨洪管片降为事官在居庸关效力。
    居庸关对瓦剌知院阿剌一战,杨俊身先士卒奋战居庸关又立下大功,靠着父辈关系和于谦等人的有意扶持这正式升为都督佥事。在杨洪身体走下坡路时这才被调回宣府协助镇守。
    相比较起历史中因为冒领了擒获叛阉喜宁之功而升为右都督,从此“恃父势横恣”被朝廷言官交章奏劾要求“下狱论斩”而言,此时的杨俊一直在自己父亲眼皮子底下就老实多了。
    也许是看到了景泰朝廷对待不守律法的高官并不会徇私又或者真的是在自己老爹手下被管教的好,杨俊不仅没有冒领别人的功劳还在多次征战中立下了实打实的战功。
    虽然杨俊的战功没有石彪那么耀眼,但也仅仅是因为自己老子看得太紧的原因,甚至于大规模作战方面杨俊更加敢想敢战。历史上为了能够一战而破瓦剌,杨俊曾献计引诱也先率大军攻宣府,然后朝廷依托宣府来个包饺子彻底消灭也先。
    只可惜于于谦觉得这个办法过于冒险,正好又在安排设立十二团营改革京营官军,否则大明北疆局势搞不好又是另一番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