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居然不要票
作者:七色莲花   四合院:驯兽从1958开始最新章节     
    王红霞工作很积极,刚过8点就到了。
    李卫国见办公室里没人,伸手就把一个红彤彤的大苹果递了过去。
    “王姨,这是毕业的时候老师送我的,拿回去给家里的孩子尝个鲜!”
    “你小子……”
    一个苹果,稀罕是够稀罕,但还够不上犯错误,王红霞也没有跟李卫国矫情,伸手就放进了抽屉。
    “是不是为了旧家具来的?”
    打战争年月过来的干部,办事风格那叫一个干脆,王红霞确认了李卫国来的目的之后,直接就带他去了仓库。
    “看看吧,这些都是住户们用不上的旧家具,随便选,选好了找我去登记。”
    说完,王红霞就离开了,让李卫国慢慢挑选。
    这年头,很多房子都是公家的,有些住户有自己的家具,用不上公家的家具,就放在街道办的仓库里,供后来租房子的人使用。
    用公家的家具要出租金,并不是白用。
    李卫国转了一圈,挑了一张方桌,四张凳子,一个橱柜,一个衣柜,一个蜂窝煤炉,一个脸盆架,还有一口放粮食的破缸。
    都是旧玩意,不是掉漆,就是掉皮,没有丝毫美观可言,将就着用还行,讲究的人根本就不会用。
    “王姨,我挑好了!”
    “好,这些家具每个月的租金是三毛钱。登记一下,等会儿让人给你送过去!”
    一个副主任,安排两个临时工干活不要太简单,不到半个小时,李卫国挑选的家具就到了四合院门口。
    李卫国和两个临时工一起,把东西从板车上抬了进去。
    临时工是街道办的,不用给钱,不过按照规矩,至少应该给人家几支烟。
    “二位师傅,我不抽烟,这两枚鸡蛋,拿回去冲水喝,大热天的败败火!”
    身上没烟,李卫国只好掏出两个鸡蛋作为谢礼。
    住在禽兽四合院里,以后少不了和街道办打交道,不能坏了名声。
    目前的行情,有票的鸡蛋两分钱一个,鸽子市不要票的五分左右。
    不过,鸡蛋票是紧俏货,每个月的定量少得可怜,没有关系根本就不好买。
    因此,一枚鸡蛋,能顶好几支普通的香烟,乐得两个临时工忙不迭道谢,不像是他们给李卫国干活,倒像是欠了李卫国多大的人情。
    来自王峰的正面情绪+6!
    来自张强的正面情绪+8!
    嗯?
    怎么回事?
    不是李卫国贪得无厌,嫌人家给的正面情绪少,主要是他发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无论是在街道办给王主任苹果,还是给两个临时工鸡蛋,收到的正面情绪都很少,全都是个位数。
    而在四合院,哪怕是随便一个吃瓜群众的正面情绪,都远远不止这么多,一般都要超过两位数。
    难道在四合院,和外面收到的情绪值有区别?
    四合院众人给自己提供的情绪值多,外面的人给自己提供的情绪值少?
    送走了两个临时工,李卫国准备去外面多试验试验。
    什么破系统,也不给个说明书,差评!
    “三大妈,咱们院里有没有人送煤?”
    李卫国没有运输工具,也不知道去哪里买煤,干脆准备找个干力气活的。
    通常每个街道都有几个干苦力的,比如帮忙买煤,送货之类。
    大家管他们叫扛肩的,俗称窝脖儿。
    “有,我们家阎解成就能干,李大夫,你要买煤吗?”
    李卫国没有再说别的,既然三大妈说能干,那就交给阎解成好了。
    别的不说,就冲着刚才三大妈提供了几十点正面情绪值,李卫国就不能亏待自己的“绵羊”。
    掏出煤本和5块钱:“三大妈,多退少补!”
    阎埠贵是喜欢算计,但李卫国不担心他们会黑自己的钱,干活人,名声很重要,坏了名声,以后在南锣鼓巷一带就别混了。
    “够了够了,你一个人的煤球定量有限,用不了那么多!”
    接了一个活,三大妈很高兴,又给李卫国提供了不少正面情绪值。
    “对了李大夫,你这个月的粮油买了吗,要不要一起买回来?”
    “不用了,我的户粮关系才刚转过来,这个月只有半个月的定量煤,下个月才能在咱们这边买粮油。”
    李卫国是农村户口,考上中专之后,户粮关系才转到学校,挂在学校的集体户口上,享受每个月27斤粮食的补助。
    学生集体户口只供应粮食,不供应煤炭。
    李卫国是6月20日入职的轧钢厂,也是6月20日转的户粮关系,这个月的粮食定量,已经在学校领过了,至于那一点点缺额,自然会有轧钢厂补齐,跟街道没关系。
    干部,学生,市民的粮油定量都不一样,街道只负责市民的定量,工人和干部多出来的那部分定量,则是由单位发放。
    正式转成京城户口,李卫国就有了煤炭定量,20号落户,不到一个月,只有半个月的定量。
    “好嘞李大夫,什么时候买粮,别忘了言语一声!”
    三大妈之所以这么高兴,可不是白给李卫国干活,都是要给劳务费的,哪怕是计划经济时代,也有苦力们生存的空间,政府不会管这些小事。
    劳务费是固定的,不用李卫国讨价还价。
    手上有了600块钱,还激活了系统,李卫国可不会委屈自己。
    自从觉醒了前世记忆之后,别的都还好说,就是计时和交通,让李卫国很不适应。
    前世,李卫国干什么事情一般都精确到分钟。
    比如掐着点起床,掐着点吃饭,掐着点睡觉……
    这辈子就不行了,要干什么事情,提前很久就要出发,生怕错过时辰。
    因此,李卫国准备买块手表,不然干什么都不方便。
    交通也是一样,这个年代车马很慢,光靠两条腿,实在耽误功夫,李卫国准备买辆自行车代步。
    买手表和单车,当然首选百货大楼。
    三年前开业的四九城百货大楼,号称是华夏第一店。
    开业当天,听说挤掉的鞋子就有好几筐。
    据说,别的商场没有的货物,百货大楼有,百货大楼没有的货物,别的商场也没有!
    什么,光有钱,没有票,李卫国买不了手表和自行车?
    好吧,李卫国刚觉醒前世记忆那会儿,也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等进城上了中专之后,李卫国才知道,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最起码,在当下的1958年,四九城买手表也好,买自行车也罢,都是不要票滴!
    ps:
    据《北京志?综合卷?人民生活志》记载:北京市政府于1959年7月开始,对手表和自行车采取收取购买券的供应办法。
    由商业部门根据货源情况,按照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多少,不定期(半年或一年)发给若干张手表或自行车购买券,由单位再分配给最需要的职工,拿到购买券的职工须到指定的商店购买。
    由于“僧多粥少”,不少单位在分配购买券时多采取“抓阄”的办法。
    当时若是抓到了一张自行车票,兴奋至极,不亚于今天摇到一个机动车号。
    1964年12月,手表、自行车按市场价敞开供应,但因市场供应紧张,且价格较高,要想买到一辆自行车,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973年,购买自行车又恢复了凭票供应,自行车票仍是“一票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