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汉大司马大将军李衡
作者:画凌烟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最新章节     
    杜琼的疑惑让董允不知如何解答。
    从中国地图来看,为什么关中是强大王朝都城的首选?
    为什么洛阳也是强大王朝的必选之一?
    为什么定都建业的王朝,绝大部分只能偏安一隅?除了朱元璋。
    为什么宋朝要定都开封,而赵匡胤想迁都洛阳,却被大臣们说服继续定都开封?
    在古代,对于任何一个政权来说,第一要考虑的就是京畿所在地的安全。
    农业时代,敌人打到京畿,皇帝逃跑的难度是极大的。
    皇帝又牵涉到全天下的安稳,所以京畿一般都选在山河牢固的地方。
    其次则是京畿的农田数量,这关乎到京畿的势力强弱。
    如果京畿的田很少,就无法养很多人,无法养很多人,就意味着驻扎在京师周围的军队数量很少。
    即便是统一王朝,一旦京师附近的禁卫军很少,就形成外重内轻的危局。
    典型的如安史之乱。
    所以,当年刘邦定都洛阳,娄敬和张良就劝他迁到关中。
    因为豫西走廊相对于关中平原,实在太小了,洛阳根本无法支撑起强大军队,且没有战略纵深。
    于是刘邦就听取了这个建议,迁都到了长安。
    至于到宋朝,不能定都洛阳,其实道理相通。
    为了防止武人,宋朝施行了内重外轻的国策。
    也就是全国大部分军队都要驻扎在京畿地。
    要支撑这个国策,京畿以及周围都必须有广袤的沃土。
    而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走廊是无法支撑的。
    所以,北宋两淮田亩加起来超过一亿,是名副其实的国库重税地。
    为了养开封的百万大军,北宋大力开发从开封到两淮的运河。
    若迁都洛阳,已经淤堵的隋唐大运河,却无法满足这个国策。
    而且安禄山在造反的时候,已经告诉赵宋的高层,你敢定都洛阳,我只要切断运河,你就得饿死在那里!
    如此说来,内重外轻的目的是在守京畿稳定,只是三冗问题后来愈演愈烈而已。
    再回来季汉选择迁都这件事上,国都的选择,必须有战略防御纵深,以及足够的田来做支撑。
    那么,杜琼所说的的确就有道理了,江陵、建业都无法满足。
    在明朝,江陵所在的湖广省是天下粮仓,明朝有谚语:湖广熟,天下足。
    但在三国时期,江汉平原周围可不算完整的鱼米之乡。
    云梦泽在这个时代的面积还很大,那些刚退去的地方,则是沼泽地,根本无法满足充足的农业。
    所以,这里除了有楚国这一个强大的政权以外,以后都没有再出现强权。
    至于武昌,那得到明朝中后期,才赶上江陵的地位,在这个时代成为帝都,几乎不可能。
    大殿内陷入沉默,没有人说话。
    直到好一会儿,蒋琬才说道:“大将军在荆州养十万精锐,数次击败魏军,我方已取得进攻优势,魏军不敢南下。”
    杜琼却笑道:“荆州之兵乃是边军,若朝廷到了荆州,禁卫军与边军如何相处?还是说,将荆州之兵编入陛下的禁军?或者再增加新的兵力?”
    董允道:“杜公所说的,迁都到长安,也会面临。”
    “若迁都长安,魏军大举西进,前线粮草不够,朝廷可随时退居益州,再以长安为前线,继续与魏军对抗。但若在江陵,魏军切断长江水道,后路在何处?”
    这下大殿再一次陷入沉默中。
    双方无非都围绕着一个安稳在争论。
    毕竟如果京师不安稳,或者连后路都没有,风险太大。
    至于按照大明朝的天子守国门,北京距离山海关尚有六百里。
    宣大和山海关都布置重兵,京杭运河又能快速从富裕的江南源源不断运输物资。
    按照季汉目前的情况,如果也玩天子守国门,那就真的是没有翅膀的猪了。
    “此事暂且不必再议,朕会询问丞相的。”刘禅说道,“大将军灭吴有功,当封赏。”
    大殿内再一次陷入死寂。
    这就陷入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了。
    李衡已经大将军,开府治事,统率荆州之兵。
    沉默一会儿,刘禅说道:“大将军李衡,统率王师,克复扬州,赐大司马,录尚书事。”
    众人愣了一下,反应过来,立刻高呼:“陛下圣明。”
    大司马的权力,在西汉一朝达到鼎盛,是汉武帝罢太尉之后,设立的官职,一般由大将军兼任。
    例如卫青,被称为大司马大将军。
    例如霍光,也是大司马大将军。
    可以说,行政、军政一手抓。
    到了东汉末年,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
    但大司马这个职位,灵活性很高,它可以随时是虚职。
    刘禅在这里并没有阐明是否是虚职,但这是一个不需要说明的问题。
    大司马和大将军的区别在于,大司马不仅仅掌最高军权,还有行政权,与丞相区别不大了。
    而季汉的丞相是谁呢?
    大家都清楚,诸葛亮还在,这个大司马就只能是虚职。
    至于录尚书事,那更是虚职中的虚职,虚到连床都下不来的那种。
    等退朝后,刘禅立刻回到后宫,朝黄皓喊道:“准备好准备好!大将军在前线打了那么大的胜仗,朕不好好享受几天,对不起大将军的一片苦心啊!”
    “喏!”黄皓应了一声,但随即又说道,“对了,陛下,之前您要的西域美酒,有人给您弄过来了。”
    “弄到了?”
    “弄到了,还有西域的宝石,胡椒。”
    “快,拿过来,朕要欣赏欣赏。”
    “喏!”
    “对了,是何人所为?”
    “是陈陈奉宗。”
    “他是……”
    “他是大司徒许靖兄长的外孙,是汝南人,费文伟曾经引荐过他。”
    “哦哦哦,想起来了,这是个忠臣呐!”
    汝南人,许靖兄长的外孙,东州派,费引荐的。
    不见一面都不好意思了。
    “去,宣他来见朕。”
    不多时,陈入宫见了刘禅。
    刘禅说道:“益州富饶,关中沃野千里,朕只是对西域之物有几分好奇,卿能献宝,算是小功一件。”
    陈立刻说道:“臣只是略尽绵薄之力。”
    “你是如何办到的?”
    “如今与西域的商路早已打通,臣只是叮嘱人留心。”
    “你倒是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