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议和
作者:双面盾   文成武德景泰皇帝实录最新章节     
    知院阿剌在居庸关吃了败仗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紫荆关内外,收到消息的也先摔了盛酒的杯子,气的。
    收到消息的孙祥、孙镗等人摔了碗,庆祝时一口饮干了酒高兴摔的。
    收到消息的京城里一片欢腾,爆竹声、喜庆的锣鼓声、人们欢呼声传到紫禁城内,宫人们走路都轻快了许多。
    好了好了,没事了,达贼败了,大明安全了。
    就说嘛,达贼扣边就应该是“止宜命将讨罪”,这皇帝御驾出征死伤几十万大军,自己还被抓了。
    这位御弟临危受命当了皇帝,派遣几个将官去就轻轻松松打败了那达贼。
    听说啊,这个新皇帝才是真命天子,这些大将军都是等新皇帝登基后才出来辅佐他的。就说在紫荆关那位叫范广的将军,听说就是身高九尺腰围也是九尺的真汉子…….
    “兴伴伴,拿着奏报去太后寝宫,借李永昌往紫荆关议和吧!”看完奏报,朱祁钰将奏折递给兴安说道。
    看着兴安答就着出了殿门,朱祁钰缓缓开口道:“兵部行文将紫荆关、居庸关战报广为宣传,特别是要让在京的各藩属使者知道,这个礼部安排一下。”
    于谦满脸喜气,愉快地答应。
    “兵部、吏部抓紧安排考功议赏。”朱祁钰心情也不错:“户部,将田地、房屋、商铺拿一些出来做为赏赐吧!”
    王直心里在滴血,查抄的珠宝并金玉佛像都入了两宫,自己不能说什么。银钱都被锦衣卫把持着,说是要入内库由皇帝调配,自己也忍了。好不容易看到点实在的粮食布匹这些物资被拿去赏人了,现在连固定资产也要送掉?
    那户部不是白忙活一场,净给你们当出纳、仓管了是吧?!
    “陛下,赏赐官军还是用银钱最为适当。上皇御驾亲征时就用的银钱。”王直哼哼不满道。
    看透了王直的心思,朱祁钰即不说破也不接话。对着于谦说道:“催一下各路总兵,伺机主动与塞外各部联系,或者攻伐,或者交易。朕要离间塞外各部落与也先的有关系,让他们离心离德。”
    “臣遵旨。”对于朱祁钰的态度,于谦回首看了眼王直说道:“臣以为王尚书所言不无道理,望陛下三思。”
    “臣附议。”金濂站出来。
    “臣附议。”俞士悦拱手。
    朱祁钰转头看下胡濙的态度,胡濙抬了抬头似乎略有所思,然后拱手道:“请陛下三思。”
    朱祁钰看向众人的脸色由微笑转为微怒,然后脸色越来越冷。就在众臣各自盘算着谁来负责死谏,谁来负责劝解时朱祁钰发话了。
    “大明宝钞,今值几何?”
    宝钞现在值多少钱?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屁都不值了。
    大明宝钞自洪武八年发行开始,仅仅到洪武二十三年时就贬值到只剩下四分之一的价值了。再到了洪武二十七年区区四年时间就只剩下不到六分之一的价值。
    到了永乐元年,按照实际物价折算就只剩下差不多十分之一的价值。
    洪熙元年时,按照市场实际使用折算,大明宝钞的价值只剩下差不多二十五分之一。
    至于现在?差不多五百分之一吧!
    王直看看于谦、金濂几人,嚅了嚅嘴最终只是低声说了句:“如今…….不足百一。”
    “不如百一,为何?”朱祁钰没有等几人回答继续说道:“因为朝廷与民争利!”
    说着,朱祁钰站起身来走下大殿。“朝廷缺钱用了就发宝钞,皇氏要钱用了也发宝钞。官衙收税,各项摊派只收银钱,请众卿教朕,这是不是与民争利?”
    看着朱祁钰走下大殿,众人连忙躬身后退了几步。朝臣退,朱祁钰进,朝臣再退,朱祁钰再进,直到退无可退。
    朱祁钰站定说道:“何为与民争利?增加老百姓填满米缸、装满菜篮子、油罐子、盐袋子的成本就是与民争利。”
    “诸位身为部衙首脑,阁臣,不能为老百姓解忧。即未能急百姓所急,又不能想百姓所想便是失职,是渎职!”朱祁钰环顾一圈,众人纷纷低头躬身。
    “朕留着这些银钱就是要让大明宝钞值回原价的。”说着说着,朱祁钰一脸痛心疾首的样子:“未曾想到诸位卿家不能理解朕的苦心,实在让朕很是失望啊!”
    啥玩意儿?
    你什么时候说过要用这些银钱让宝钞回归面值的事情了?我们从来没有人听说过好吧!
    “朕愿终景泰一朝不增发一张宝钞,朝廷但有所需必以真金白银如实兑付。”说着说着,朱祁钰像是要被自己感动了:“本想打退瓦剌后再一步步推行,看样子瓦剌南犯之危就要过去了,这事也可以早些推行。”
    说罢,也不管众人脸色,自己大步走回到大殿上坐回龙椅说道:“户部拟旨,自文到之日,各官衙收拢未用宝钞,不得以宝钞向民间行采买之事。”
    朱祁钰又说道:“朝廷自此不再新发宝钞,原有已印制未使用的一概收缴入库,交由皇室内库统一处置。”
    这…….嘶~
    “启禀陛下,此事万万不可行。”王直率先跳出来反对道。“宝钞使用多年,若一夜间不用宝钞,恐怕民间会大乱的。那些家里存了宝钞的小民如何生活?”
    历朝历代都是这样,一旦朝廷改革最受伤的还是普通小老百姓。所以小民们也自嘲为屁民、韭菜了。
    “无妨。”朱祁钰摆手制止了其他人的发言说道:“如今为多事之秋,朝廷以土地、房屋、店铺为质向民间借贷——发行债券!”
    “债券收宝钞!”朱祁钰指出重点道:“以市价折算宝钞与银、钱价值,按朝廷允许的最高利率计算五年息。若是要提前兑换的,按照最低利息计算日息。”
    嘶——
    按照大家对这位景泰之前几个手段的了解,只怕这又是个坑,而且坑还不小。各部、衙首脑也顾不上朱祁钰就在皇位上坐着,自顾自讨论起来。
    对于皇帝的一言一行是需要猜的,绝对不能只听皇帝说的话,要想着他那没说出来的话是什么意思?
    鱼饵!肯定是鱼饵!经过一番讨论,各自心中都有了盘算。
    之前就寺庙放印子钱的事情咱们这位皇帝脸色就不太好,当时还下了谕旨要规定最高利率,超过的就算是违法,官府要出面干预。
    如今,朝廷出面向民间借贷而且按最高利率,只怕就是冲着外面放印子钱的那些人来的。
    自家有没有在外面放印子钱?
    本家本族呢?
    岳家呢?
    下面那些门人和往日里孝敬的商贾们呢?
    得把风透出去,可千万小心别着了这年轻皇帝的道。
    众人各自猜测,各自脑补着景泰皇帝实际要干的事情,大致有了一个轮廓:
    景泰皇帝想让宝钞恢复信誉,所以先积攒银钱,同时用发行债券的方法收拢宝钞再用银钱兑付,从而减少宝钞贬值速度甚至让宝钞价值得以回升。
    同时又能够以出售债券的方式收拢更多银钱,一旦兑付不了大不了拿那些田产、房屋抵债,朝廷信誉也不能算有损失。
    至于抵债的价格嘛?呵呵,咋的,你想跟朝廷算账?
    是安排刑部还是锦衣卫来跟你算,随便你说。
    大明朝自洪武二十八年定制以来,随着老朱家像猪一样的繁殖能力,对于各种皇亲国戚的供养已经到了无力支撑的地步了。
    以景泰皇帝在潜?时为例,作为亲王当时的岁?可是一万石!而郡王是两千石,直到最低的郡君、县君、乡君及仪宾,那都要两百石的岁禄。
    虽然说是米、钞兼支,可实际上花费根本抗不住,所以但凡背景深厚点的那些猪亲戚们都找朝廷要土地。
    本来这次靠着抄家朝廷手里又积攒了些土地,照着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三司介入之后的查抄寺庙一定又能有些土地、店铺入手,但皇帝又要把这些抵出去借贷。啥意思?
    莫不是担心皇亲们又来找朝廷要土地?
    好算计,一石数鸟。这个狗皇帝还真不是个好东西,居然有这么狠的手段。
    朱祁钰不知道殿里面的朝臣们各自在想什么,但自己算盘是已经打好了。
    无论广西还是云南又或者麓川、交趾,都是有大量铜矿、银矿的,虽然自己不知道具体位置在哪里,大概方位的信息还是了解的。
    安排人去探矿,去找就是了!
    手握皇权,在大明朝说一不二,安排朝廷带着大军保护把那些铜啊银啊的都挖出来就能兑付发给老百姓的债券。
    有了银、铜之后还可以直接向塞北交易牛、羊、马匹,然后用这些物资兑付债券,无论如何朝廷信誉都不会在自己手里面砸掉。
    更何况已经明确让杨信民招抚广东叛乱时着重安抚疍民了。
    有了疍民在手,就能重组水师,对倭政策就可以从延续了数十年的防御转变成进攻。
    更何况,朱祁钰身体里那个灵魂可是知道倭国也盛产银、铜的!
    国债,借多少都不怕兑付问题。而且为了能够不引起国内通货贬值,最好的方法是用挖出来的银、铜去换国外的物资,然后拿到国内再与老百姓交易。
    历史上,明朝中后期因为欧洲人在美洲挖到大量金、银矿,再拿着这些金银从大明换走大量物资,使物价飞涨,国内普通老百姓根本承担不起日常物品需求的开支。
    金、银而已,终归是饥不能食,寒不能衣的玩意儿。更合适作为朝廷操纵市场的工具!
    紫荆关外,也先抽刀子想一下子把岳谦给剁了!
    岳谦做为通事被打发跟着一起去了紫荆关,可带回来的消息是朝廷没有安排议和的使命,紫荆关里没有人有权限可以跟也先商谈。
    如果是要送回太上皇帝,什么事情都不是不可以商量,但如果要先商量再送回的,不好意思只能等着。
    从十月初八这天算起,往返大概六天时间,加上朝廷商议派遣使者的时间怎么着也得八天以上。
    想要带着太上皇帝到京城下面去跟朝廷谈?
    也不是不可以,两种选择,一是你也先带三、五个人陪同太上皇帝返京,二是你们从紫荆关全体守军的尸首上踏过去。除此之外,没有第三种可能。
    从尸首上踏过去?踏过去就踏过去!
    也先是想,可真踏不过啊!三万精锐才几天时间死伤了大几千人,已经军心不稳了,再来一阵如果没能一鼓作气拿下,自己后面的日子恐怕就不好过了。
    幸好,这只是对于明朝边关守将态度的一次试探。现在只能安心等了,已经吩咐人在附近部落搜集牛羊送进军营了,既然要等就准备好物资耗下去。
    给出的议和条件已经传达过去了,就看明人的反应了。
    正统皇帝朱祁镇回京之后需要重新坐回皇帝宝座,自己可是说了要将妹妹嫁给大明皇帝的,如果他不是皇帝了那还嫁妹妹干嘛?当我傻呀!
    大明富,得给我们更多的钱粮布帛,每年让我们更多的人能够进入大明朝臣。
    最最重要的,大明朝要将公主嫁给我大元来,嫁给我太师也先。
    至于辈分会乱这个问题,咱们蒙古人从来没这个概念。当年成吉思汗娶人姐妹、睡人姑嫂是常态化,姑侄也没放过啊!
    身为大元大一统的计划者,实施者,伟大的太师也先就牺牲一下自己色相和腰力,勉强娶了自己妹夫的姐妹又或者侄女什么的也没关系,咱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英雄人物。
    更何况,这可是当年正统皇帝派来的特使谈过的,大明皇帝不能这么不讲信誉!
    只要明人皇室女人到手,做为明人皇帝的直系亲戚,蒙古大汗脱脱不花算个啥?
    弄死,坚决弄死!
    当年,就因为咱家不是蒙古黄金家族血脉,虽然统一了西蒙古也不能称汗,我那老爷子不得已才从明人那里找回了脱脱不花拥立为汗的。
    短短二十几年时间他反而拥有了一部坚定支持者,有了自己的铁杆势力,成了蒙古三大势力之一,那我还怎么做统一大元的实施者?
    现如今,眼瞅着我就能成为比黄金家族更尊贵的家族了,先弄死脱脱不花接收他的部众,再宰了知院阿剌,整个蒙古就在我一人掌控之中了。
    大明?
    呵呵,看我眼神,我从来有拿正眼瞅大明一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