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夫物体空,固物犹在?以其无,当已有;
作者:天豆园张泽锡   恶魔较量官最新章节     
    即,这些“虚假的信息”和“真实的信息”关联在什么样的程度中。
    那么,就是说,我们可以认为其我们眼前的世界现在是虚假的,那么,在这样的一种虚假状态中,我们又如何能够收集到“真实的境况”。
    就是,比如我们现在存在于别人这样一种不知名的幻境中,说是忧心妄想也罢,因为“道”就是用来“破·解”世间万事万物的,以不变应万变。
    那么,就是说,在这样的一种虚假的幻境中,我们又是否能够得知“真实的自然境况”。
    即,在这样的虚幻状态下,即,在我们着相于虚幻的这样一种思维和脑路状态下,那么,就是说,眼前我们所察觉到一切“信息”很可能也都是虚假的。
    可是,假就假吧,我们要见招拆招,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即,就是用我们眼前所能够获取到的虚假信息来开始验证我们真实的自然处境。
    即,以其无所谓真假,因为,我们也不是说必须要去看各种各样的“现象”。
    我们就只是看这些“现象”它们在或变化或不变化时,所需要的条件;
    然后,就是说,察觉到这样的一种“条件性的共性”,都是为彻彻底底地不被阻碍;
    无所谓这些现象里存在多少种的矛盾和冲突或者说对立视角;再怎么对立,也都是需要“变通·不阻碍”才能够对立得上。
    即,“空无·变通·无阻·不垢”这是我们思想、脑回路里能够去构建我们“空无·化无为中”思想的为数不多的这样一种认知基础。就是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就是脑子里有这么几个简简单单、零零散散的观念就行。
    甚至于,就是说,不用聪明,有个差不多,就是在认知事物时,态度能够稍微好一点的脑子就行;笨都是无所谓的事,重要的是,就是自己除了想要赚钱以外还愿意去思考这些事情;
    再狠一点,就是说不用脑子,无所谓我们有没有脑子;因为自然都是“行不言之教”的,要是我们再要求多了就不礼貌了,即,自然是能够令其“各生其性”的;所以,就是说,门槛就是这么个门槛,种花家的文化道理,说高也高,说不高也不高;高起来摸不到顶,就是类似于佛家的无见顶相,即,在这样一种思维理念的基础上,我们能够去“易”的事物太多了,在不异中易,其易中不异;
    不高起来的话,那也是相当平易近人的,就也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因为就是可以做到“无念无想”,就只是自然而然罢了。
    所以,其我们也就无所谓什么真的假的了,因为无论真的假的,它们内在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那么,就是在这样的一种“采集现象级信息”的基础上,我们就还依然是会发现其中,最为“不阻碍性”的这样一种状态是“空无”;因为“空无”这样的一种一无所有状态,而其空无也是“应物不藏”的一种状态,因为它“无心可贪”;
    但反过来说,而如果仅仅是“无”也同样是“能力不足”;因为它就是不存在说动,也不存在说不动;而就是一种不能够被描述和定义的“绝对空无情况下的无阻不垢”状态。
    有空闲了可以在这样一种思路基础上“体证”一下那种“无有而有”的自然状态;就是不用多说,余心了然,自知者空;可以“以心念入境”。
    不一定就非得是打坐或者禅定,走大街上啃冰棍的时候脑袋放空,都可以思考一下想想。
    甚至不想、不思考也行,因为吹牛地说,我看得到你们每个人身上的那样一种天生的光环。
    也不是说用眼睛看到吧,我们身体的眼睛能够看到还真是出了奇了,就是“以道观物的心生”吧;不要搞神通。
    “道”才是最香的;“神通莫辩”吧,感觉其实也没什么用处,顶多你是具有某方面的特长吧;可谁身上还没点优点了。
    降妖除魔,驱鬼捉妖,就是说,首先说明你的心里是存在这样一种鬼怪的事物认知才去做的。
    而也就从侧面反应了你的“道心”,以及你心里装的都是些什么样的思想。
    这里貌似又讲偏了,反正,就是说,无所谓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最终所发现“道的现实·道常”的状况都是一样的。
    然后,在我们认知“空无”的基础上,再去“细易”,会发现,既然,本质是“空无”;那么眼前的一切现象或者眼前的这个幻觉世界都是怎么来的;
    以其“空无”中,是无法变出事物的;
    那么,就是说,如果有一件事物从“空无”中变出,就有一件事物从“空无”中消失。
    那么,“物·物”其“物体和物体”是从“空无”中出现和消失吗?
    显然不是;
    因为,当我们发现眼前世界“空无”的一面后,是会发现,绝对单纯的“空无”是无法完成“变进·变出”这一活动概念的。
    即,在这里,我们利用“空本位”视角,可以在本子上随便画一个空白形状;
    会发现,面对“空”,我们根本无法获得“有”。
    因为“空”是根本不可能“有”的。
    那么,既然,“空”居然生出了“有”,就是说明,存在有和因为“另一部分”或者说“另一事物”的消失,导致了我们眼前事物“有”的出现。
    而又,“空无”是为:不存在去改变事物“状态和现象、以及本质”的这样一种行为活动的。
    那么,就是说,“变出·显现·显应”出的这样一种事物状态是会“同时等质等量等价”于“曾经消失的那部分事物状态”。
    就是说,在“空无”中,“变出”等于“变进”;
    那么,其之前我们也已经说了,一切的事物状态,是因为“空无的不阻碍性”而出现的;
    因为,只有当事物是为“虚空”的以后,才可以容纳进一些东西;如果,这件事物是“实的”,又怎么会有包容性呢。
    那么,其无论“变出·变进;显现·隐匿”等等的事物状态如何,其则“变进和变出”的这双方两边也都是“本自空无”的状态。
    那么,就是说,世间的一切都是为“无有”的情况;因为,就是说,在“空无”中,空无是无法变化出任何东西的;那么,即使是我们假设它变化出事物,也都是变化出一种“无有的事物形象”,是为我们所设想的一层事物。
    以其,就是说,在“空无·不阻无垢”的“变通·变换两边”左右都是为“无有”之间的转换。
    即为,“无有变进·无有出现”和“无有变出·无有消失”的一种相互作用。
    但其,在“空无的不阻碍”中,我们是无法确定其中的“动静”状态的。
    即,其“空无”就是说,不能够被定义;因为就是“不阻碍的什么都没有”。
    那么,既然不能够被定义,就是说,我们无法通过十分简单直接或者简单粗暴的方式阐明其中的内在情况;
    就是说,我们不要那么的不严谨,就只是用眼睛所看到的动态事物情况,就对实际的自然事物“草草下或动态或静态的直观定义”。
    而也是因为这样的一种情况,所以,“阴阳”就成了我们描述事物时,一种很“中性”的描述方式了。
    而在“空无”中,其变进就是变出;
    即,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变进和变出·显现和消失”等等的“对照型理念”都是没有区别的;就是说,纯粹的空无,是不会修改事物本身属性的。
    而也,因其一切的事物状态都是依赖于“空无的不阻碍性”,而纯粹的“空无”又无法“变出”我们眼前的事物形象。
    那么,其这一问题说明了什么,是矛盾吗?
    这里,我们会发现两个视角,即“物本位”和“空本位”之间的理念冲突。
    “物本位”物体的出现需要不阻碍性;
    而纯粹的不阻碍性“空无”,其绝对的“空无”是无法变化出事物的。
    即,事实上,“‘无有’的空无”是变出不了什么样的事物状态的,它是什么都不存在的一种状态;
    而也,事实上,是:我们通过“物体的出现”这一“可能并不真实的初始条件状态”,发现了“空无的不阻碍性”;发现了,只要是一件物体想要存在,那么,它的本性就必然是会能够去立足于一种“空无”之中。
    是因为“空无”的包容性和不去妨碍和阻碍性,使得它能够以一种妥善的方式出现;这是物质出现时,一种很客观的原因;
    以其,就算是“绝对存在”的物质,也是需要“空无”的不阻碍性才可以存在出来的。
    就是说,“物质本身的存在的本质”和“物体相互之间的变化或者移动本质”,首先则是要证明:它们的存在需要“虚空”。
    就是说,不能够单纯地“有”;
    但是,就是说,为什么不能够“单纯地有”,然后让这些单纯地有,比如“凝聚态”的物质,在“虚空”中变化。
    用单纯地“微物质·微质离散”的聚合与离散方式去解释眼前的世界。
    因为,只有是“有物质”就也依然可以在我们的“空无”中变化啊。
    空无,和“有”相对独立存在;
    并且“空无”也干扰不到“凝聚态这样的有物”,而“凝聚态”这样的一种类似于“绝对存在性”的物质和事物则可以继续不受影响地在“空无”中存在与变化。
    因为,毕竟,物质不灭定律;
    以其,物质(能量)的变化或者各种反应本身就可以独立于“空无”之外,而存乎于一种时空间之内。
    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套思路;
    就是说,此是为“物本位”思路,天地中,是有一种绝对的物质和能量存在,然后它们独立于“空无”之外,且能够相对自由在空无中变化。
    以其,我们的世界也可以这样构成;因为这也就是我现有所处在的世界人文里的主流视角。
    因为,“有物”就是可以在“空无”中进行各种存在和变化;因为“空无”这种一无所有的事物,根本不可能阻碍到事物的存在与变化;
    既然“空无”阻碍不到“微质的凝聚与离散”,那么,“空无”当然就是会成为一种“无用”的事物形象了;就是还不如“空间”这样的一种盒子体的作用强大。
    那么,我们眼前的各种凝聚的量子态,当然就可以独立于“空无之外”,进行一种本身的独立存在了;
    即,这就是“物本位”,现在所面临的难题;
    因为,所研究的“微质”在我们人类看来,基本也已经够小了。
    可就是,为什么在这样一种“足够小”的状态下,还是不能够达到一种“关联于空无”的状态。
    以其,我们之前都是“化无为中”,但是当然也还是要想清楚,如何“化有为无”。
    因为,这就是我们在思考“存在”的这一基础性的条件,是会依附于什么样的一种状态中。
    即,绝对存在的事物,其本身,是“虚空”的,还是,本身是“实在”的。
    就是说,一个杯子;它的容积是空的,但是,这个杯子的杯体究竟是实物还是空的。
    那么,我们当然首先是会觉得“它是实物”了;因为我们看得见,摸得着。
    杯体,怎么会是“空”的,而又,杯体为什么是空的,以及,杯体不空了会怎么样。
    就是说,“物质·一切事物的存在性”为什么不能够绝对地纯粹化存在;以及,绝对的纯粹存在这样的理念是否可靠以及合理。
    问题听起来很多,但其中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性”是否为“空”,“存在”是否“本空”。
    因为,这就是会影响着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因为这就是会决定着,我们接下来是会以“物本位”的方式看待世界,还是以“空本位”的视角看待世界一种很重要的分水岭。
    是为,入道时,基础中的基础;物质不空,变化不通。
    即,对于“物质性的绝对存在”,我们常常会认为它们不需要“空无”,因为就是单纯地“有”;它们需要的是能够有活动范围的“空间”;但自身却是实实在在的。
    因为,当我们用一种“微量子质组成”去离散和凝聚于眼前的世界时,就也依然可以解答我们的世界;比如物质和能量,一般来说,在解答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时,也就足够用了。
    因为,物质的确可以在空无中交错变化,,物质是可以有他“微小”的一面的。
    以其,我们的世界,在这样的一种“微型有物”和能量的架构下,也的确可以“独立地存在”出来;因为这些就都是靠我们自己去研究去用脑袋结合现有实际学术理论支撑的幻想嘛。
    那么,就是说,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根源,到底,应不应该“空”。
    因为,当我们在设定“化无为中”的这一过程中,其理论的前提就是,一切的“有物”都是为“虚以成相·虚以成体”的一种状态。
    而在这样的“因空而有·因虚而有”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一以贯之地逐渐地进入到“空本位”;然后在“空本位”的基础上,将“空无和有物”联系起来。
    而现在,“物质”居然和“空无”居然不能够联系在一起了,就是说,物质可以独立存在于空间中;
    物质不需要虚空,物质准备自立门户了。
    而这就是为成就现有一切科学理论的基础,也就是现有世界两种比较典型的思想。
    因为,现有的一切科学理论,都是以“有物”作为基础性学科开始研究地。
    没有了“物质”,没有了“有物”,一切都是无法存在和生存的;这是现有科学的思维依据。
    因为就是“物质不空论”,和“物我两空论”两种思维体系下的不同思维方式。
    物质不空论,是因为他们有确凿的证据,因为现有的一切世界,他们看得见,摸得到,眼前的一切都是他们可以采集到的信息,所以说,这就是真的。
    对此,我们“求同存异”;
    但就是说,如果没有“虚空”,这些物质能不能够聚合或者想要向外离散到其他地方,一切就还是两回事呢。
    此二者,前者看起来更像是唯物,因为有理有据。
    后者,听起来像是在唯心,但也不能够直接说是“无方无理”;因为也的确,随着前者对于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研究,会发现,我们的确是生活在一片空荡荡的宇宙中。
    而也,“虚空”只能够被诉说,和进行简单地求证,而也的确无法做到“捕捉”;
    那么,就是说,这就给我们现有人类的理念,带来了很大的两套冲击;
    究竟,谁是对的;
    而也,在我的面前,我们也很难做到是有一种可以直接带给我“公信”的这样一种指引着;而也,一般的公信也都不过是人为在其中参与,是人为的话,就……还不如信自己。
    以老祖宗留下来的想法就是一切只有在“空”了以后才能够“有”;空才有;空了,才能够容纳一切的物质或非物质或无穷无尽许许多多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况,不管你是谁,都可以在虚空中空荡荡的存在;
    空了才可以在房间里、或者宇宙里陈列各种各样的事物;是因为“虚空”,才会具有一切“实色”的有物事物情况。
    是因为“空·虚空”,所以,一切的事物都可以在其中左右。
    是因为“虚空”的不阻碍性,所以,杯子才可以成形,万事万物才可以成体,物质才可以生成;因为其是为虚空,所以大地才可以存在。
    而如果不空,如果是像我们理解的“物质”一样是“实心”的,就是说,这个世界是有许许多多的实心事物到处乱跑,然后就还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组成。
    就是说,我们的老祖宗讲,如果不空,物质也无法生成;“存在”也只能是陷入到一种内卷的状态,能不能够轮到你存在出来还是另一回事呢。
    以其,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就可见,“有物”也依然是可以独立于虚空之外,然后进行各种各样的混成情况,而再以这种混成的方式组成事物和物种的多样性。
    但其最终“物质也都是可以不灭的”;是为:不空的存在占地者;因为就是一种绝对存在,能够绝对去切换于虚空中,而且能够和虚空相互分开的一种状态;
    就是说,其我们的物质,遇空,但本身不空;
    其我们的物质,能够在空无中左右生动,但是就是本身实实在在。
    但是,我们的老祖宗又教给我们的,一切都是“无分”情况。
    所以,在从事这样的两种理念时,也就是在“求证于物质和空无的分或无分性”。
    那么,到底物质以及存在的有物性(或者说微物质)和虚空,分还是不分。
    那么,就是说,我们现在需要想清楚的问题就依然是,理念性的“自性本空”问题;因为我们的一切认知理念都是“心生”的。
    而也,这不是一种可以依靠“相信谁谁”,以及靠信任感可以解决的问题;信任感在这面前都是摆设;独立的信任感怎么说,就很愚昧;这不是一件可以靠信任去解决的问题。
    信任感是会把一个人逼入到两难的地步的。
    而也,我也不想去对比两者、两种理念所带来给我的后续的认知理论体系了;
    因为,如果,解决不了眼前的这种“矛盾”,其我也会并不认为后续的认知就是所谓正确的。
    是“分”,还是“不分”;
    就只是围绕着这个话题,算得上是相当尖锐了;而也,双方的观念都不能够拿出十足的证据来说明自己的真实性。
    我不相信什么证据,也不相信虚无。
    即,就是在这样一种十分难度和刁难甚至于苛刻的环境程度下,逐渐确定下来,我自己应该遵循什么样的事物理念。
    可能你会觉得很搞笑,自己给自己出难题;但别急,因为这就是你们接下来会遇到的;甚至于还可能会以很多人的牺牲作为代价;
    而这就是人类从历史长河中所体现给我们的一种认知。
    世界到底是有还是无,“绝对性的有和绝对性的无”到底应该是“分”还是“不分”;是继续察异,还是接下来察同。
    很难讲;
    但是,如果要分的话,咱们也就分清楚;
    虽然信息量不多,但就依然还是可以寻找到一点点的蛛丝马迹作为我们一种根源性的认知;
    即,“有”如果没有“无”,没有“虚空”和虚空所扩展开的空间,“有”将会失去它所有的运动状态,失去它所有的一切能动性和作用性,甚至“神用性”;因为就是会被“阻碍”;这是“有”。
    而“无”,你爱有不有,滚。
    ……
    我们的“无”真的是有被伤害的很大;
    所以,也可以看出,其实站在客观的角度,我们就只让“有·无”发声,去看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的存在方式;
    会发现,以其二者多多少少都还是会有区别的。
    不是说“无”好,而是说,“无”是一种无所谓的状态,你想存在就存在,你不想存在,就……随意,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去,只要你觉得自己翅膀硬了,海阔天空,你随便飞;
    因为是“无”,所以它真的管不下我们,以最单纯的它没能力管理我们,而我们的思想、想法、意识形态也真是像武器一样的乱蹦;砸坏各种东西,破坏各种事物,去划分开各种各样的事物格局。
    所以,分不分都无所谓了,无可无不可。我们对,也不见得人家就是错的;所以,就还是那句我们总理曾经说过的老话,求同存异;
    那么,其我们是想要世界大同吗;不知道,一以贯之吧,于我而言,在破除了心中这一相以后,在决定好去选择“有”还是“无”以后,也便就是只剩下一直去察同了,一直追寻我们的先祖和历代先辈、伟人们所留下来的路。
    这个世界,“有”没了空不行,“无”没了空,无所谓;
    这里我们“以‘利’识空”,因为就是通过简单地对比发现了“无”的效用性更通达一点;就是“无”的好处是会稍微广泛一点的;即,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其中的好坏,所以,以利识空,让无以用,故道入。
    没有“空无”的这种变通不阻碍性,那么我们这个世界当中的“绝有”能不能够进行“自身存在性的这种本体自我还原”,就还是两说;
    因为,对外,它可以以一种“绝对存在·绝有”的方式存在;但,对内,就它自己本身而言,想要呈现出来一种绝对的状态,是否就也是需要不被阻碍,然后于或动或静中变通以后,才能够体现。
    而也,在这一阶段中,我并没有能够很透彻地说明是该以“有”作为研究对象,还是“无”作为主观研究对象;因为这都会是你自己的认知和选择;“有以为利·无以为用”。
    而就只是说,即使是“有”,也不能够单独、独立地去存在;物质……不可纯粹化;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有”就还是得依靠于“无”才能够行动有果,自体本空。
    因为反过来讲,就是说,“有·为什么可以‘有’”;
    物质的存在,为什么可以存在;
    就是因为“无”,一种彻彻底底的“无”,才可以让你彻彻底底的“有”;一种纯纯粹粹的“无”,才可以让存在性的物质,诞生为一种纯纯粹粹的“有”;这就是“绝对存在”的基础。
    就是,可以毫无保留地让你去“有”,毫无保留地让你成就为自己的样子;
    杂乱无章的移物变化空和自性本空;
    左右不虚,移挪不动;体中不空,固物不应。
    多闻坚固,物体想要变化出它自己的形状,固体模样,就同样需要处在一种“不阻碍”的状态中,才能够毫无保留的显现出来;
    就是说,随便你怎么样去显化自身,而最底层的逻辑状态,要的就只是那样一种毫不阻碍的状态;
    即,无论这样的一种物体的“体”是什么样的,也无所谓能够表现成什么情况,而就只需要处在一种不被阻碍、不阻无垢的环境中;它就可以任意表现自己;
    而我们就只需要把侧重点放在,那种“空无的不阻碍状态中”,因为,只有在“空无”的不阻碍的基础上,才让“物体”显现了;
    所以,就是说,这样的一种“底色”为“空无”,是空无的不阻碍性,导致了物体的生成;如果空无具有阻碍性,那么,物体就会生成受阻,以至于物体会是残缺不全的状态;
    那么,我们就只需要去了解那样一种“全空”的状态;
    因为,是空无使得物体的本体可以出现,所以,如果没有空无,就是说,会存在阻碍,存在阻碍,物体将不会出现;
    而就是因为,是为空无的不阻无垢状态,所以,物体这样的“体型”才会变化出来;那么,这样的话,就是说,我们只需要去了解“空无”,在空无中是如何让“物体”变化出来的;
    即,夫物体空,固物犹在?固物多异于无阻否;亦同乎此道;曰,无异;
    唯有全空,方能于无物中有物;以其无,方以有;以其不言,方以有言;非以其不言,而以其难言;即,当为一种毫无阻碍的状态中,不需要我们再去提及有没有物体,其中的物体自然都会表现出来;而当我们的脑海中,还在想着“有物”存在时,才是真的没办法让这件有物变化出来;
    因为,我们就只需要知道,当我们对一件物体产生阻碍时,它是无法变化出来的;只有在一种完完全全不去阻碍的状态中,才能够变化变通出来;那么,我们就直接去了解这种不去阻碍的状态就好了;而完全的不具有阻碍性则是为空无;
    即,则只要是为“空无”的状态,那么,就是说,其实已经是为“有物”的状态了;那么,就是说,是“空无”的作用使得,物体变化了出来;那么,就是说,空无是如何变化出现有物的;
    以其无,当已有;当其已有;故,无有何有;其空无何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