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苦一苦天子
作者:司史   三国游侠最新章节     
    经过并不激烈的讨论,袁术决定明年春天征讨徐州刘备。
    至于豫州,等郭贡死后,其众四散,豫州自能得手。
    袁术已经暗下决心,一旦拿下徐州、豫州,坐拥三州之地,他就立即建制称帝。
    其实扬州这时候还不能算是他的,毕竟他只有九江和庐江二郡,以及半个丹阳郡。
    吴郡刚刚被孙策拿下,豫章、会稽还在刘繇手中。
    只不过袁术自认是孙策之主,孙策有的就是他有的。
    孙策能打下来的,就是他袁术能打下来的,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他给了孙策这个机会罢了。
    袁术自信心爆棚,而即将面临刀兵之祸的刘备,他还在练兵。
    豫州这边,进入汝南郡的马超已经夺取濦强县,正式开始他清剿汝南黄巾,割据汝南郡的历程!
    洛阳,一切准备就绪的沈定求见天子。
    天子百日通常在东宫的杨安殿处理政务,或者读书写字。
    杨安殿是张杨主持修建的,他认为自己有大功,故而强行要求命名“杨安”。
    只不过张杨未能见到天子入住杨安殿,甚至现在呆在河内不敢来洛阳。
    进入端门,沈定见到杨安殿外持戟卫士,皱了皱眉。
    他有一段时间没来禁中了。
    护卫宫殿是光禄勋的职责,虎贲中郎将就是光禄勋下属。
    所以在任命张黑足担任虎贲中郎将之后,他特意没有增补光禄勋的空缺,避免张黑足受到钳制。
    按理来说,没有光禄勋,虎贲中郎将又不在,禁中宫殿不应当有卫士把守才对!
    谁干的?
    沈定将这个疑问压在心底,继续向前来到宫殿门口。
    有谒者守在门前,见到沈定,皆是躬身:“大将军求见陛下?”
    “有要事相商。”沈定面容和善地点点头。
    一人入内通禀,一人道:“请大将军解剑。”
    沈定看看两旁卫士,笑了笑,解下腰间佩剑递给谒者。
    过不多时,先前通禀的谒者疾趋而出,来到沈定面前,站直身板,朗声道:“宣大将军沈定!”
    沈定脱履趋入殿中,高声参拜:“臣定,拜见陛下!”
    天子回礼道:“大将军且坐。”
    沈定左右扫视,只有伏德在。
    见沈定看来,伏德朝沈定屈身致意。
    沈定微微点头,坐下后看向天子。
    天子此时精神不错,案上也摆着些奏疏。
    这些全都是经过尚书台筛选的,不涉及司隶和凉州的奏疏。
    只不过,目前很少有人会在军政事宜上上报朝廷,天子公卿能看到的奏章,多是“某甲反,臣乙攻之”、“某乙反,臣甲御之,请援”一类。
    放眼望去,炎汉天下全是逆臣!
    当然,有时候也能看到“某丙讨逆有功,臣甲举某丙任某官”之类的,这又显得天下州郡全是能臣良将。
    好在随着兼并的进行,两类奏疏都越来越少。
    沈定将目光从案上移开,主动开口:“陛下,臣此来是为二事。”
    天子闻言,目光复杂。
    他目前还不是聋子,也不是瞎子,近臣入宫会谈及军政事。
    而那些事情,沈定从未禀报过!
    天子深吸一口气,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大将军请讲。”
    “臣请在各寺增设少卿,秩次大卿!”
    天子一愣,稍一考虑,似乎不是什么坏事?
    他正要答应,却瞥到伏德直直看过来。
    天子立即明白,清咳一声,回答道:“改易官制,当令公卿共议。”
    沈定闻言挑眉,颇为惊奇地看了眼天子。
    见天子抿唇瞪眼,脸色紧绷,沈定突然笑道:“此事易耳,陛下可一言而决,何必共议?”
    这话一出,天子绷不住了,语带嘲讽问道:“究竟是朕一言而决,还是大将军……”
    “陛下!”伏德见事不对,立即出声打断。
    天子朝他看来。
    伏德直身,大声道:“公卿不全,恐难议事!”
    天子默然。
    沈定目光在天子与伏德之间移动。
    良久,天子再次开口:“就如大将军所言。”
    沈定若有所思,恭声应下。
    但他随即又道:“其二,臣请陛下巡幸二京,以安军心!”
    一听这话,不论天子还是伏德,全都坐不住了。
    本来还冷静,不想与沈定起冲突的伏德直接厉声问道:“大将军欲胁天子西去邪!?”
    天子更是频频看向殿外。
    沈定闻言,却是摇头:“关东叛臣林立,关西忠君之地,陛下岂可久居关东而弃关西?”
    不等伏德反驳,沈定又道:“况且非是一去不返,二京之近如此,陛下如不弃关西,当以半年幸长安,半年幸洛阳。”
    并非一直留在长安,这下似乎能接受了。
    但伏德还想讨价还价:“二京之间路途艰险,岂可以万金之躯久历险途?!”
    沈定闻言,咧嘴一笑:“若是有皇太子,可令太子代帝巡幸。”
    伏德沉默了。
    天子才十六,皇后也才刚诊出有孕,还不知道是男是女。
    沈定连续做出让步,伏德还年轻,一时半会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但作为当事人的天子可不愿意来回跑!
    他面露不悦:“大将军干脆叫朕久居长安,免得朕来回颠簸!”
    听到这话,沈定不由挑眉,还有这种好事?!
    他立即高声答应:“臣谨遵圣谕!”
    天子愣住。
    伏德急了,连忙劝谏:“陛下岂欲弃关东之民哉!?”
    沈定闻言嘿然,这可是他的词啊!
    只听伏德继续道:“天下臣民皆欲仰沐圣恩,望陛下思之!”
    天子说出那句气话之后,立即就后悔了。
    再听沈定答应,他更是紧张不已,不知该如何应对。
    此时伏德劝谏,即便他心中不爽,知道一旦应下,就是赞成巡幸二京。
    可事到如今,天子也只能点头答应:“如卿所言。”
    两件事就这么决定了,不过沈定还没离开,他这次是来试探一下天子的思想状态,这还只是刚开了个头。
    于是他拜谢之后,又转而问道:“此前光禄勋所属郎将不存,不知殿外卫士从何而来,受何人统帅?”
    天子张了张嘴。
    伏德早有腹稿,不等天子回答,立即抢答:“彼乃光禄所部,一路自长安追随而来。”
    沈定知道了,这件事伏德,甚至伏完都有参与,是从执金吾调人的?
    他记下此事,又换了话题。
    良久,沈定终于告退。
    他走出殿门,目光扫过两旁卫士,接过佩剑,快步离开。
    殿内,在沈定身影消失之后,天子的脸色立即沉了下来。
    伏德也是面色不好,在与沈定对话时,他已经汗流浃背,生怕一个不对,激起沈定凶性。
    “陛下,还请忍耐。”伏德艰难地说出这话。
    天子猛然拍案,恨恨道:“本以为是忠臣,没想到跟董卓、李傕没甚不同!”
    “陛下……”伏德想要再劝。
    天子不耐烦地摆摆手:“朕知道,要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