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捡漏
作者:六安川   一家人在六零年代卷生卷死最新章节     
    那姑娘是不是被亲爹妈卖掉的,没人知道,也没人去那姑娘面前去问。一个是那姑娘说话,别人听不懂。再一个,那姑娘每天在白家干活勤快,看起来像是自愿留下的。
    周围人不是没有嘀咕的,甚至有人私下举报到公社联防大队,说白家人倒行逆施,干出地主老财的勾当,买了个姑娘在家里!
    这些都是后话,反正姚家人暂时没听到别的后续。
    转眼到了滴水成冰的日子,学校已经大半年没上课了,孩子们的心都玩野了,姚倩姐弟几个都很自觉,每天在家里帮着照顾底下的三个最小的。
    原本排行老五的姚月,是家里最小的,突然有了三个弟弟以后,像是突然就长大了一样,三岁多的年纪,自己吃饭穿衣,甚至有时候还能照看一下弟弟们。
    当然了,她的照看弟弟们,真就是照看。字面意义上的照看。
    比如弟弟们尿了,便了,姚月像是有什么作弊神器,总会提前喊大人,或者姐姐们,或者哥哥,来把屎把尿。
    姚家人一开始也当乐子,说笑一番,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反正姚家一下子生了三个男娃,这下集齐了八个孩子,一家十口人十张口要吃饭,姚德业和苏怀兰两口子更忙了。
    姚德业除了出海挣工分,在家里的时候也不闲着,老船木板子,他到处收集了不少,家里西院的菜地旁空地上,慢慢堆满了木板。
    出海回来,就用这些老船木做简单的家具,他也不做大件家具,就做长板凳,短板凳。大件家具只有别人要的时候,他才专门做。
    苏怀兰又不同了,自从出了月子,三个奶娃喝奶粉,苏外婆和小舅妈经常来家里帮忙,老三家的和老四家的,两妯娌也算靠谱,姚倩姚萍姚宁三姐妹更是给力,所以她就带着大儿子阿宗,三不五时就外出一趟。
    外出有时候过夜,有时候不过夜,总之每回回来,她总要带回来不少吃用,像是孩子们过冬的棉猴棉鞋。
    要是问母子俩去哪里了,她也有话说,三个孩子要喝奶粉,可县里供销社的奶粉紧俏着呢,她不得经常去守着?
    “你那大侄子两口子不都在县城上班吗?让他们去给你守着呗。”
    苏怀兰也有话说:“县城供销社十天半个月卖一回奶粉就不错了,一次还只能换一罐,一罐够干什么的?三张口,能喝几天?那我不得去市里?去了市里也不行,那还要奶粉票啊!我还得想办法找人换奶粉票吧!”
    她之所以敢这么说,也有一条,那就是她光明正大说自己用家里晒的海产干货找人换奶粉票,再用奶粉票去供销社买奶粉。
    谁家都没票,但是海产干货家家都有,不是稀罕物。
    所以慢慢的,周围人都知道苏怀兰经常去供销社,不是县里的,就是市里的。虽然他们家住在村前面,又靠近国道,即便出门坐车,村里人也看不到。
    可是出门得开介绍信,不说三天两头开介绍信了,那一个月起码开上四五回介绍信,大队长家肯定瞒不住,一家知道了,整个村子也都知道了。
    问起来苏怀兰也一脸苦笑:“三个孩子喝奶粉!我得出去给他们想办法啊!”
    村里人原本都姓姚,论起来以前都是一个祖宗,也没人使坏,不过爱占便宜的人,就悄悄问她,能不能帮着把自家的海产干货带出去,多少换点工业票,什么暖壶脸盆的,这些都是工业品,都需要工业票才能花钱买。
    对于苏怀兰来说,帮别人的同时,又多了一处进项,当然能帮。
    至于别人问她,为啥每次都带阿宗出门,多一个人坐车,不是多花一个人的车票嘛。
    苏怀兰也有话说:“倩丫头在家里看着三个弟弟,我放心,阿宗毛手毛脚的,我让他跟我一起出去,也好让他这个当大哥的知道,在外面换东西,那真是不容易啊。”
    反正苏怀兰打着换奶粉的名头,带着阿宗,经常外出。别说县城和市里的供销社,有时连隔壁市的供销社,母子俩都去过。
    冬天天短,这天母子俩回到家,外面已经擦黑了,他们也没遇到什么人,苏怀兰背着个大麻袋就进了家门。
    屋里子明显比外面暖和不少,今年家里孩子多,又都太小,所以苏怀兰还没生孩子那会,姚德业就把取暖的炉子水箱,给做了升级改造。
    他外出跑船送货,去北方港口拉煤那会,见过人家屋里的暖气片,后来就想了办法,换回来长长一节。就这一节,也不好换,费了他不少钱票和人情。
    还别说,现在堂屋里,那温度高多了,像是姚德业身体火旺不怕冷的,在屋里连棉衣都穿不住。
    苏怀兰进了家门,就将麻袋放到地面上,笑着跟家里人说:“这回可是捡到宝贝了。”
    每回苏怀兰和阿宗母子俩外出回来,姚倩姐妹几个就知道,家里又有好吃的了。只是听苏怀兰的话,这回东西更好啊。
    姚德业也在家,正在屋里做木工活:“怀兰,你跟阿宗出门,别光顾着好东西,还要多注意安全!上回,在北边,老五看热闹,差点被人打破脑袋。”
    姚继宗接话:“我跟妈可不是去看热闹,我们跟在别人后头捡漏呢!”
    这回母子俩去了邻市,邻市跟他们市不一样,邻市不靠海,没有边防驻军,那些胡闹的人更是没了顾忌,打着口号编了罪名,就敢上门抄家!
    这家人正好在供销社后面那条街上,房子是个古香古色的院落,门口还有一对石狮子,不用说就之地,这家人是大户人家。
    家里只看到老两口,母子俩从供销社买好奶粉,按照以往做法,就去供销社附近的街巷里,主动问人家换不换海产干货,不管是钱票,还是东西,都能换。
    反正有姚继宗跟着,换什么都不怕,再说他们换完就走了,也不是这里的人,没再怕的。
    这天,他们出来的早,还没到中午,就看到一群十七八的年轻人,有男有女,在这户人家里喊口号。
    老两口中的老爷子,还被他们这群人给带走了,老太太想去护着,被推到一边,摔倒在地上。
    老太太哭天抢地,可她什么都做了。
    苏怀兰和姚继宗正好看到,不由起了恻隐之心,他们仗着自己不是本地人,也不怕那些人认出来,就在一旁等着,想等那群年轻人走了以后,再出手帮帮那老太太。
    寒冬腊月的,老太太额头磕破了,出了血,姚继宗悄悄跟苏怀兰说:“妈,我这里还藏着有伤药,上回出远门,给外公办事的时候,我藏的。”
    苏怀兰点头:“那咱们再等等,等他们走了的。”
    这一等,他们就看到后面留下的几个年轻人,抬的抬,搬的搬,从人家屋里往外搬些花瓶玉石摆件。
    这回老太太更是上前,想要护住一两件,尤其其中一个很小的小碗,老太太就跟疯了一样,抱着那年轻人的腿:“求求你们行行好,这个碗就是猫食碗啊!”
    那年轻人怎么可能同意,同意了不是跟打脸一样,承认自己拿错了,在同辈人面前也没了脸,连东西都不会认,连个猫吃食的碗都拿,他梗着脖子说道:“你们家里通外敌,猫用的碗都这么好看,谁知道是不是故意这么藏着的!”
    说完,他又觉得自己的话有道理,冲领头带队那人说:“九哥,你看老太太,别的东西,她连看都不看,看到这个碗,这么激动,里面一定有猫腻!”